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系统回顾国外关于财务专家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在对财务独立董事分类打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较高财务独立董事水平的公司有较好的公司经营绩效,会计专家型财务独立董事和金融型财务独立董事能够显著地促进公司经营绩效,而会计实务型财务独立董事和监管型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与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理论上分析能提高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进而能改善的公司财务绩效。但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与独立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受独立董事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才能发挥其在改善公司业绩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2—2004年我国证监会强制上市公司提高独立董事比例期间的经验数据,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对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信息获取成本在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信息成本较低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在信息成本较高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从而说明,最优的董事结构应该与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相匹配。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未必能改善董事会的治理效率,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采用独立董事的规模、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的一致性、独立董事参会频率等来表征独立董事制度的特征,利用2010年深沪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业绩具有正向影响,独立董事参会频率和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的一致性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没有发现独立董事规模对公司业绩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执行是有效的,对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以往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上.本文着眼于独立董事与公司股票私有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新的视角判断独立董事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独立董事在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在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发挥独立董事独立客观判断的作用,维护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但是,目前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该项制度还远远没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成为了“花瓶董事”、“陪衬董事”、“人情董事”,发人深醒。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现状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试图提出修订与完善此项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从董事会投票制度出发,探讨了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和绩效的关系,并运用AMOS路径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路径。研究发现,由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低,未能直接对企业价值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独立董事能够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间接地对企业价值和绩效产生影响。在对样本进行分组检测后,发现席位占比较高的独立董事能够直接对企业价值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建议通过鼓励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等措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制衡与独立董事制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独立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发挥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改进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健全关联方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3—2005年沪深两市3 782个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这一全新的视角对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制度在年报披露的及时性上起的作用越大;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的勤勉程度对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验证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确实存在着"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规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独立董事的声誉角度出发,以2006~200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独立董事的声誉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结果发现,政界"名人"独董比例越高,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具有技术背景和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有助于降低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制度在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发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女性独立董事并没有对公司董事会有重要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它仍处于发展初期,各项与独立董事相关的制度、法规依旧不完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着缺乏独立性、人才现状不合理、独立董事责权利失衡以及与监事会职能重叠等若干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制定<独立董事法>,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传递制度,明确独立董事职能,成立独立董事自律性组织,设立独立董事基金,明确独立董事目标和宗旨等若干对策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能否防范上市公司合谋,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文章通过对我国78家受证监会公开处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独立董事获得报酬不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独立董事人数与上市公司合谋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独立董事的学历与上市公司合谋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了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保持其独立性,建议:禁止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那里获得报酬;在聘请专业人才作为独立董事方面.应该聘请一些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时间保证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有关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日趋增多,旨在探讨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即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以超过法定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独立董事参会比率、独立董事薪酬水平、独立董事兼职家数和独立董事异地化程度作为独立董事特征的衡量指标,对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除独立董事参会比率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外,其他解释变量与公司绩效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研究独立董事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将独立董事和企业绩效的特征分解为若干指标,随机选取2003年以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来检验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帮助上司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作出相应的安排.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上市公司引人独立董事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发挥独立董事客观判断的作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保护中心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凸现出来,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难以真正保持其独立性.因此,有效地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建设良好的独立董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2—2014年湖南与湖北两省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省上市公司女性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薪酬、受教育程度以及会计专业背景独立董事比例上两省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南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受教育程度以及会计专业背景对公司业绩影响显著,而湖北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以及会计专业背景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但不显著。因此,必须在拥有女性独立董事的前提下,确保独立董事规模,优先聘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职业背景的复合型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向一致,然而,由于大股东的明显信息优势,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因而分配公司资源,有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文章通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及其背景与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短期内,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独立董事的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林小浩  胡霞 《现代经济》2007,6(11):16-16,19
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为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美英引进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中“乐山电力独立董事逼宫事件”、“伊利股份独立董事揭露公司国债投资事项”等事件已经表明独立董事所处的尴尬境地。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我国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和期权激励制度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证券法规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晓文  刘春 《大众商务》2022,(2):119-121
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的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证监会在一系列财务违规案件中对独立董事未能履职处以高额罚款,独立董事制度引起了新的讨论。文章以权力制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体系 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环节之一,而轻工制造业又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休戚相关。所以本文针对轻工制造业对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政府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效应;独立董事年龄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与企业的绩效呈正向相关;独立董事的银行背景对样本公司经营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独立董事接受教育的程度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来自高校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样本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