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证券投资者的不断增多,广大股民迫切需要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用以进行风险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但是,我们看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也不少。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不规范的现象 1、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的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如“琼民源”上市后每股收益不足1厘。然而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之后,  相似文献   

2.
徐瑛 《四川会计》2002,(8):53-53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一)信息披露不真实股份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1999年中国证监会曾几度公告处罚出具虚假公告的上市公司。但类似此种情况仍屡见不鲜。(二)信息披露不充分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相似文献   

3.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和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广 《事业财会》2005,(2):17-18
一、问题的提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相对于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而言的,是公司根据需求自主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李—平,2004)。伊斯特布鲁克和费雪认为,公司管理层有自愿披露重大信息的动机(美·小约翰·科菲,2002)。从目前关于自愿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来看,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程度提高有助于提高资本、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约上的信息公告解决机制等。在美国、英国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由于市场的筹资压力和公司间的竞争大,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比较强、披露的内容丰富、形式广泛。加入WTO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独立性在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审计本质理论的信息观认为:在以两权分离和受托责任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各利益方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存在着不对称现象,由此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资本市场劣质公司驱逐优质公司等诸多问题。公司管理当局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则成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和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具有天然的垄断权,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各方的质疑。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就在于其可以提高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能有效减少其他各方的合理质疑。  相似文献   

5.
契约理论与会计准则的起源,功能和限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是一个有效的契约组织,是各种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而联合起来缔结的一种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的网络(NexusofContracts)。契约是界定缔约各方产权(经济权利)的工具,各种要素投入者作为缔约的一方或权益持有者(区分为剩余索取权的、固定索取权的和混合索取权的三个类别),必然会尽量攫取自我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尤其是浓缩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具有一定经济后果的会计信息至关重要。会计信息由管理当局(或其代理人———会计人员)提供,管理当局拥有会计政策选择的…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对特定经济主体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客观、公允的反映。而少数公司出于股票上市、影响股票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方便等目的,往往故意隐瞒或虚构交易事项,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1999年中国证监会几度公告处罚出具虚假公告的上市公司,如:东方锅炉为达到上市目的,虚增利润1500万元,在上市公告中做虚假披露。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这些案件表明了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是一个国际通弊。其中公司契约组合的重要一环——管理层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备受关注。本从“企业契约理论”的角度对管理层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它与会计造假不同,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 《山东审计》2003,(8):38-38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出发,提出解决信息充分披露供需矛盾的现实对策。一、充分披露的经济学分析依照成本效益原则,只有信息披露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其边际成本时,公司才会自愿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然而,实务操作中,由于部分披露成本和收益的不可计量性,公司很难把握披露信息量的最佳点。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恰恰具备这两个特征。会计信息一旦被公司管理当局生产并披露,增加某一方…  相似文献   

10.
吴长煜  王萍 《中国审计》2005,(12):58-59
会计信息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仅会影响到个别决策者的决策,还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转.从历史角度来观察,随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步分离,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企业资源提供者的受托人,由于两者追求目标的差异,加之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引发出道德风险问题,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系统被赋予了抑制或减少代理人这种道德风险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就是提供客观、可靠和充分的信息,以便资源提供者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真实。真实性是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根本。但有部分公司为了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信息;利用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渗透了大量虚假资产,  相似文献   

12.
林斌 《广东财会》2001,(4):14-18
本所指的企业信息披露是指广义的会计信息披露。以上市公司为例,从时间上看它包括证券发行时的首次披露(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等)和持续性会计信息披露(如中报、年报等)。从规范制约上看,包括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从内容上看,包括属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注释、辅助信息、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致股东函、SEC10-K格式中要求披露的信息和企业其他报告等。从约束影响上看,可用下图来概括。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普通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受罚都集中在"公司重大担保未按规定披露或故意遗漏"、"为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提供资金,未按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公司高管非法从事证券交易"三个方面.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明显较多.会计造假并不是上市公司违规受罚的主要内容,违规公司的公司治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些行为使得公司所提供的信息的有用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波 《广东审计》2003,(10):7-10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会计模式的内在联系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选择对应的会计模式.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和公司治理的高效率。会计模式是会计理论框架的基础和会计实务的出发点。目前会计模式的学术争论,主要是围绕西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展开的。决策有用观是事前概念,即财务报告不仅需要披露当期利润,还需要披露分部信息、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强调“充分披露”原则,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侧重现在的、潜在的投资者的资本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5.
胡凯 《广西会计》2000,(12):20-22
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 ,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 ,企业不仅要考虑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而且还要考虑与披露有关的成本。事实上 ,当我们把企业视作“经济人”时 ,根据经济学原理 ,只有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活动中所获收益大于成本时 ,企业才会进行信息披露。因此 ,在研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时 ,我们必须要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进行探讨。一、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的构成分析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即机会成本 )。它主要包括信息生成成本、竞…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是指公司通过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保证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核心。会计信息披露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会计目标的主体。包含使用会计信息主体和提供会计信息主体两个子要素。前者即为“谁需要会计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涂娟 《财会通讯》2006,(5):80-80
一、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意义(一)“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当财务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变到“决策有用观”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地从侧重可靠性转变为侧重相关性兼顾可靠性。一般认为,历史成本计量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可靠性问题,从而形成历史成本计量的主流。“决策有用观”必然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决策无关的信息即使再可靠,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无用的。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提供决策者进行现时决策所需的报告企业现时经营业绩及未来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造成了对外财务报告的表达不实。  相似文献   

19.
一、代理理论与债务契约的需求代理理论认为 ,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 ,“在这种契约中 ,一个或更多的人 (即委托人 )聘用另一个人 (即代理人 )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 ,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Jensen&Meckding ,1976)。在经理人员与债权人这一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是企业债券的持有者或借款人 ,而代理人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员 ,由于双方当事人都追求各自的效用最大化 ,经理人员 (代理人 )不会总以债权人 (委托人 )的最大化利益而行动 ,导致出现债券价值降低的管理行为 ,这就是所谓代理问题 ,由于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狭义会计信息的唯一供给者,需求者是指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企业管理当局、其他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企业由于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因素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充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如历史成本计量、货币计量等固有的局限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