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从我国城乡现实来看,我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农村的任务更为紧迫,形势十分严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途径有多条,本文认为,必须要超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以“非农化”的视角,即通过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无锡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进入了总体实现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3.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农民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经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诸方面都将达到一个比本世纪初总体小康的更高的水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使农民增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成倍性增长上。惠及全民、以人为本、全面富足、政府支持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新视角和新发展观。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时的农民是生活全面富足、具有市场经营素质、崇尚科学素质、政治自主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环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非农化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6.
自1995年恢复成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走出了低谷,初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积累了改革和发展的丰富经验,初步形成了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做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后,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8.
目前,西藏社会的小康实现度为60%,但这样的实现度还呈现出低层次、低水平和低稳定的特点,与小康社会,特别是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巨大的差距.西藏仍处于"区域性整体相对贫困",这一问题已成为西藏农牧区实现小康乃至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农村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农民都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政治与文化层面论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现状探讨农民合 作组织的建设途径、模式选择以及亟需政府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对农村小康社会内涵的初步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全国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建设一个惠及全国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具体到农村来说,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经济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人口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  相似文献   

14.
钟志雄 《经济师》2003,(4):264-264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到 2 0 0 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 ,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文章就地方财政如何建设全面小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潘和平 《技术经济》2004,23(9):14-16
十六大报告从四个大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主要指标来衡量我省小康建设进程的实现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6.
17.
2005来,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求真求实求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和“一年更比一年好”为根本要求,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上项目、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三项工程,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进一步开创了加快发展的新局面。主要经济指标、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取得新进展,畜牧业规模养殖迈出新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形势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德治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首先,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传统德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实践证明,德治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导向、规范人们行为、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人类道德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挖掘我国历史上德治文化宝藏,实现传统德治文化的现代转换,充分发挥德治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次,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人民提高了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石保 《广东经济》2003,(12):37-40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而"三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因为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基础,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依托,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李凤玉在加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实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呢?我们兴隆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并充分总结农村党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即: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