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通过DEA模型,对南京市10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其效率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率随着等级的提升呈"U"型分布,农业企业效率并不随企业等级提升而提高。资产投入、科研投入等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等级企业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应针对不同等级农业企业建立差异化的企业等级评定体系,通过企业等级切实引导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科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对市场竞争,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动力.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效率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石.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政府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在市场化环境下中国农村科技创新的供给主体,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探寻影响农村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政府激励作用与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通过DEA-Tobit两步法模型对三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不同的变化,且差异较明显,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农业技术引进与吸收能力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影响。最后,从农业科技投入、技术市场培育、农业企业的培育、农业技术的引进吸收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等角度提出促进三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来克服小农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建立能够高效运作的农业合作社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短缺和筹资困难问题,我国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在现阶段单靠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合作社是不现实的,而且公共服务投入到经济领域往往会出现效率下降的问题。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合作社自主筹资的效率最高,因为本文对我国农业合作社自主筹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制度效率和基层农技人员的职业忠诚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科技制度效率、基层农技人员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忠诚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现有农业科技制度下,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效应分别对基层农技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和职业忠诚具有正向和负向效应,这种正负效应的"抵消"导致了农业科技制度的低效率;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效应通过职业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职业忠诚分别产生"叠加"和"叠减"效应,而且后者比前者的作用更突出;较低的经济地位是导致基层农技人员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而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水平是影响基层农技人员职业忠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既要避免"一刀切"地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影响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又要避免过度扩大社会公平影响盈利性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公平性和市场机制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挥北大荒集团在打造农业领域航母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度集团科技投入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了集团在当前科技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为集团实现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显现。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加快农业发展转型,构建"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必须综合考虑中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物质基础、人才支撑、制度保障以及科技贡献能力等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现农业发展转型的整体战略,以此确保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资源节约、实现环境友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率等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技改革历经恢复期、市场化改革探索期、改革深化期和创新体系建立期四个阶段,改革的成效斐然,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数量和结构逐渐合理,农业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推体系多点覆盖。改革累积了成功经验,顶层设计需遵循农业科技本身的特点,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主导、需求倒逼"双重驱动,在"渐进式"改革中实现了"先破再立"。农业科技体制仍存在政府和市场的主导作用扭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绩效水平薄弱,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导向偏颇等弊端。下一步需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农业创新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优化平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平台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体制,重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财政补贴式"输血"支持农业道路快到尽头的背景,为通过信息技术扶持,让农民自己"造血"的新式农业发展模式来助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措施,尽快将农业信息化打造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科研的区域空间布局,增强科技对中国农业的驱动作用。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农地流转过快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算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方法]采用DEA分析方法,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原则下选取3个产出指标和7个投入指标,选取2010~2015年新疆16个市州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2C静态评价模型研究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从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结果]新疆16市州区除了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1外,其余的都未达到生产前沿面,说明新疆大部分市州农业资源配置与经营规模不适应,农业资源未到达最优配置,存在浪费现象;新疆16个市州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14,说明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状况低效。[结论]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较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市的农业资源投入均不同程度出现冗余,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过剩现象较突出。同时发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在5日开幕的2011中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将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出了若干意见,并明确要求"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农业科技贷款项目特点,继续探索完善"政府推荐优质项目、银行独立审贷、多方联合监管"的农业科技信贷运行模式,切实加大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一、转变经营理念,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农业科技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投入的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业踏车理论为基础,根据农业科技投入引起农业技术进步,进而产生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逻辑关系,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不能从整体上使农民收入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非农居民,因而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具有扩大城乡福利差距的效果。本研究建议,政府适度提供农业科技投入,控制其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强度,同时配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福利的其它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武汉市农业科技投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近15年武汉市财政农业科技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总结了该市五种主要的投入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研资金高效管理运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DEA模型对2011-2015年省际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并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地区分布不均衡,表现为效率高的地区呈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高",而在效率偏低的地区则呈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低"。第二,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经营的单因素变量均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负向效应,而两者的交互项则正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的中间调节作用是积极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有效促进绿色科技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权属调整—农地细碎化—农业生产效率”的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的483份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双重差分模型揭示不同整治模式下权属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结果表明:权属调整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下权属调整治理农地细碎化更为有效,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也更为明显;与丘陵山地相比,平原地区更有利于大规模实施权属调整,实现农地集中连片经营,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应充分发挥权属调整在治理农地细碎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不断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并结合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开展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履约效率及其动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要求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或预付保证金、专用性较强的农产品、在广泛深入交往基础上累积的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和增强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而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具有负向作用;"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加入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但统计特征并不显著;订单农业中政府涉入并不能显著增强履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