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开鹏 《价值工程》2009,28(4):14-17
针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的现状,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本土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人才、R&D、市场等方面本土化的策略,以及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我国企业针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本土化策略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广州麦当劳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开发利用东道国的人力资源,使其成为企业员工的主体。人才本土化是海外跨国公司在经营、产品、研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基础,也是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与东道国的本土企业争夺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人才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本土化营销已成为跨国公司成功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范式,值得我国企业加以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的实施动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营销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营销带给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为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理念、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才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中国进行了投资,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展,其人才本土化进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我国企业应研究与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为成功进行国际化经营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泽 《集团经济研究》2006,(32):251-252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并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增强其竞争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的人才本土化比例高达90%.实际上,人力资源本土化已经成为在华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一、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动因 近年来,跨国公司为了加强与东道国的关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纷纷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并不断加快步伐。其经营触角已经深入到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跨国公司每进入一个目标市场,都会将其产品、技术、资金、管理及文化或部分或全部地提供和服务于当地市场的客户,同时他们也尽一切可能利用当地市场的各种资源,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越来越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将本土化作为其战略指导思想。中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吸引着诸多跨国公司纷至沓来。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多家落户中国。随着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逐步增多,其经营活动也出现本土化的新动向,本土化策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具体落实的载体。而人力资源本土化则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关键和根本,已经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各种统计资料显示,在一般管理人员层面,许多在华的跨国公司已基本实现了本土化。而在管理高层方面,也向本土化迈进,如微软最早有杜家滨、吴士宏,后有高群耀等,微软…  相似文献   

8.
王芳  王金兰 《经营者》2003,(11):73-74
<正> 随着国内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经不再满足于靠单一的高工资策略坐等人才上门的方法,而是采取更为积极的谋略,施展各种手段,主动地利用多条途径,在国内拼抢人才。目标:逐渐向高层扩大目前,在华外资企业大部分都实现了员工的本土化。无论是在日资企业,还是在美资、欧资企业里,员工本  相似文献   

9.
土洋结合     
47年前是“大跃进”,毛泽东讲过“土洋结合”。在对外封闭状态下,指的是乡下的落后设备和城市的先进设备并存互补,尽管“大跃进”没有成功,但土洋结合的思想并没有错。其实说到底,毛泽东思想也是土洋结合的产物,即外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我们讲土洋结合,主要是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本土化。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讲本土化,这是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可是怎样本土化?怎样去和当地的员工、市场、文化进行融合?所谓的本土化,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外来的东西都要逐步向适合本地、立足本地、认同本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去跟一个外资跨国公司探讨在中国的“本土化”,对方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老套的话题,没什么新意。如果你再去跟这个跨国公司探讨“后本土化”的问题,他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法,尽管他或许压根没听过这个词。在“本土化”的前面加上一个“后”字,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有别于前者。确实,在“全球500强”中已有至少400强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本土化”这一命题也该寻求创新了。所谓“后本土化”,不是招聘多少名中国员工所能量化的,也不是中国区高管的普通话流畅程度所能衡量的,更不是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所能代表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融…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特点 人才本土化战略,一直是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Ce:今年正好是拜耳成立150周年,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百年老店",拜耳如何看待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在中国市场,拜耳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友汉:对我们来说,今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拜耳的产品在中国有131年历史,我们第一个在中国投放的产品始于1882年。101年前.我们就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作为跨国公司.拜耳的成功在于很强的占领市场的能力。通过投资和灵活的品牌运作等方式,我们的员工和产品都基本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我们聘用本地医生,与本地医院合作,还  相似文献   

13.
施瑞龙 《企业经济》2004,(11):72-73
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改变长时间以来一直实行的“国际战略”,开始越来越多的实行本土化战略,主要有:人力资源本土化;研发中心本土化;配套产品本土化;营销“4P”本土化;融资本土化等。但跨国公司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本土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与跨国公司实行合作,实现“双赢”;走专业化与多元化动态结合的道路;实行“查缺补漏”策略;实行“走出去”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不断拓展布局,本土化雇佣对员工产生多层面影响,女性员工作为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其经济地位和工作状况逐渐得到关注,利用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在华跨国公司中女性员工经济地位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行销中国的利器——品牌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五百强已有四百多家进入中国市场,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是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先决条件,而品牌本土化则是它们开拓中国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策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高价的国际品牌的偏好在增长。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强烈地感受到跨国公司品牌的强大攻势,与其说消费在消费产品不如说在消费品牌,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利器的本土化策略的挑战,这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全球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市场。企业的跨国经营需要招聘多元化的人才,员工多元化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财富,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招聘中应该注重人员的多元化。员工多元化招聘与单一化的员工招聘模式相比,它要求招聘管理人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有意识地去招聘多元化的员工,并在招聘的同时考虑员工的性别、性格、气质、价值观、学历、经验的合理匹配,为实现多元化员工配置奠定基础,给企业带来高效业绩。  相似文献   

17.
评选说明     
界定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新角色、新地位,识别跨国公司2012年度在华发展趋势是我们制作“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榜单的目标.今年在样衣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将财富500强作为重点考察目标,在兼顾行业特性、细分市场冠军的基础上,筛选出100家在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作为指数企业,通过对它们的本土化评价全面反映跨国公司整体在华发展的实力与运营现状;并重点推出“本地创新20强”,表彰那些“为中国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适应东道国环境,跨国公司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文章主要论述了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动因、本土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面对这一趋势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刊提示     
<正>塑造未来的领导力近日由《商务周刊》与北大国际(BiMBA)联合举办"走向未来的企业领导力"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论坛就中国企业家如何领导企业"化危为机",跨国公司领导者如何实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如何将企业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的投资力度,跨国公司进行战略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其战略的形态、特征还要根据理论和现实选择合适的战略结构以适应中国本土化的市场,对中国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分析最终决定了跨国公司的调整和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