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突破了现代金融学理性人假设,解释了市场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异象。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之一,前景理论描述人们在不同状态下决策时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推导出基于前景理论效用函数投资者风险资产需求量,并以此建立了一个异质多主体资产定价模型,在JAVA-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产生了平稳的、肥尾的、非正太分布的收益率序列,以及波动聚集、股权溢价等市场异象。同时,实验发现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前景理论效用型投资者占市场主导条件下,投资绩效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跨期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和金融学研究范式之一,在完全理性框架下资产定价的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现实的解释还远远谈不上完美,比如"股权溢价之谜"和"消费平滑之谜"。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认为消费和财富是有替代效应的,提出了和前人完全不同的效用函数,以此来阐述消费、投资和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该模型通过实证检验能较好地解释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期望理论修正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基本假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合到经济学科中,更好地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从而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基石.该理论目前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许多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金融市场异象,都能给出较合理的解释.本文在简要介绍期望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解释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异象--"股本溢价"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行为金融学对于金融理论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学自从产生以来,对标准金融学进行了从理论到现象解释的改进,不同于标准金融学的预测推断的方式,行为金融学从解释现象出发,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本文将行为金融与财务管理的其中一个方面即筹资管理进行结合,以推进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自从产生以来,对标准金融学进行了从理论到现象解释的改进,不同于标准金融学的预测推断的方式,行为金融学从解释现象出发,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本文将行为金融与财务管理的其中一个方面即筹资管理进行结合,以推进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频繁交易、暴涨暴跌、跟风跟庄等这些现象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但要究其原因,传统金融学似乎并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而行为金融学,一种将金融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的新型学科,正尝试以一种新的角度去解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金融异象。本文将先介绍、比较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并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中国股市所发生的这些现象,最后再针对性地给出一些投资策略来提高我们普通投资者们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7.
刘晓媛 《商》2013,(16):134-134,126
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诸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盈余公告效应等效应都是在投资者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根据这些产生的效益可以让投资者通过采取习惯性策略、反响策略等策略来获得超额的收益。由此而来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由此引发人们行为金融学对研究的兴趣。本文就从行为金融学的视野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Campbell和Cochrane的习惯形成模型进行修正,使用HJ方差界检验中国的股权溢价之谜,并比较CRRA模型和修正模型的定价能力.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与CRRA模型相比,文章采用的模型有更强的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10.
樊铮 《中国市场》2010,(19):108-111
本文从研究有限理性个体行为着手,运用行为金融学中的"小数定律"理论,分析了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于认知偏差而产生的套利交易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套利追逐中,并不关注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的公司的基本面,仅是出于"小数定律"的认知偏差进行投资决策,这显然不是一种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1.
吴爱民 《商业时代》2012,(33):68-69
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传滔  赵草原 《商》2014,(28):135-135
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但近年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并不具备无限的理性。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等市场异常现象,传统金融学理论对这些异象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为此应用行为金融学来分析解释这些市场异常现象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并购交易特征、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溢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国有股权转让定价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解释,为准确评估国有股股权转让价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晨 《商》2013,(23):229-229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讲授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释证券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理论已经没办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许多金融学家们打算另辟蹊径,换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引起股票等金融波动的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知识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也是运用行为金融学的一些相关基本理论,特别是股票投资者非理性心理现象,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而论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给投资者提高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广凤 《商业时代》2004,(17):36-36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个世纪中期,1951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布鲁尔教授发表了一篇名为《投资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的文章,成为最早将心理学引入金融研究中的学者。他倡导将传统的行为分析方法与金融学中的定量投资模型的数量研究结合起来,开启了行为金融学之门。可惜的是,行为金融学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投资界与理论界足够的重视,少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都零零散散,不成体系,行为金融学当时未能成为金融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大量事实证明现代金融学的“理性”假设与有效市场假设难以成立,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6.
黄攀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53-154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飞速发展,股权投资已成为金融业体系的一部分,股权投资的研究也逐渐成为金融学体系的一部分。但随即产生的一些易混或尚不规范的概念逐渐泛滥。本文对此一一规范,依次界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对核心概念展开分析,最后将主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框架清晰而系统地展开。本文为金融学领域PE分支学科的建立与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于伯韬 《中国市场》2015,(12):27-30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课题,以前学者已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本文在简单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参与模型,从基金管理费、委托代理问题和风险分散效应三个角度对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行新的解释,并结合中国市场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陈智颖 《商》2013,(13):164-164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的行为金融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活动中,相比标准金融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更贴近人类真实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对标准金融学中无法解释的异象进行了阐述,建立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定价模型。了解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修改了股权质押制度以及并购制度以来,股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形成的高并购溢价的后续处理及减值风险也备受关注。基于此,文章利用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可以减少企业的商誉减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显著减弱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拓展和加深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