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那么,"囤地"呢?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商业用地建设住宅产品,在北京早已司空见惯。在当前供不应求的住宅市场,开发商在"商业住宅"项目中不断卖弄自己的商业智慧。面对历史罕见的严厉调控政策,以50年甚至40年产权屹立在"商业金融"立项用地的住宅却钻了政策的空子:这些项目并不受北京相关限购令的压制。  相似文献   

3.
这绝不是第一次。 楼市新政出台之日,就是大量开发商集体"隐身"之时。 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调控楼市"国十条",9月29日,为继续贯彻"国十条",七部委出台了五项措施,被称为"9·29新政"。  相似文献   

4.
马跃成  三天 《新财经》2009,(6):68-69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年这只鸭似乎变成了"房"。自然界花草刚刚吐绿,房地产界已是春意盎然。于是,有人大呼房地产的"小阳春"来了。于是,开发商按捺不住地开始涨房价了。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小阳春"后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房价从年初到年末几乎上涨了50%,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初步分析其中原因,与商品房开发商缺少诚信、投机行为和民众的"刚性"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土地财政"备受质疑和攻击。一是认为"剥削"了农民:"几万元一亩的土地从农民手中征收而来,一转手卖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这不是残酷地剥削了农民吗!"二是认为"剥削"了市民。一些学者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财政收入,实行"饥饿式"供地,与开发商联手推高房价",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恶之源。  相似文献   

7.
邓如山 《浙江经济》2009,(24):62-62
如果以为辩论房价的涨落、预测房价的趋势只是楼市专家和开发商的事情就大错特错了。焦急的购房者抱有一种"现在不买房,以后还要涨"的心理,房价目前已经远超绝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选择观望态度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下半年,开发商除了要用价格调整策略外,还须采取“缓拿地,缓开工"的方式,来应付贷款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房价调控19个月,"限购令"泰山压顶,楼市只涨不跌的神话最终在今年的"金九银十"画上了句号。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首次全面下跌。而与此相对应,开发商叫苦不迭,"砸盘"事件各地开花,房子仍然卖不出去。是"限购"破坏了市场,还是"限购"还没有到位?一边是大量的空置房,一边是成千上万的"城市移民";一边是投资,一边是刚性需求,我们的房地产发展真的健康吗?"限购"真的矫枉过正了吗?  相似文献   

10.
此前曾对外宣称受"限价政策"影响而降价的招商地产"观园"项目在6月4日开盘前夜就受到抢购者的厚爱,深圳再现彻夜排队抢购新盘的现象。在2011年中之前,万科、保利等项目亦出现降价销售。大量市场声音评价认为,调控蔓延已导致部分一线开发商感受到资金压力被迫使用降价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制度下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产物,它已严重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对它的改造刻不容缓。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各种力量特别是村民、村集体和开发商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当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定位,注重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协调渠道的构建,突出其利益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李好 《新财经》2012,(1):66-67
12月18日,2011年销售的收官之月,"中国房产电商竞价联盟"在e居网上同时拍卖96套房。该电商联盟于12月8日由潘石屹、任志强领衔组成,包括SOHO中国、华远地产、万科、龙湖等20家地产开发商。他们打出"房价你做主"的口号,要拿出100套房产在网上0元起拍。  相似文献   

13.
刘鹏 《产权导刊》2012,(2):72-7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14.
冯仑新梦想     
"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这个人死了,但尸臭未绝……" 这就是冯仑——万通集团的董事长——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相对于地产商而言,冯仑绝对是个另类,和很多开发商买地皮做项目不同,他常常有些异想天开的举动。  相似文献   

15.
限购令出来后,温州民间资本集资开发楼盘,炒房客变身为开发商。一部分温州"热钱",开始大量介入商业地产项目。强悍的温州民资,已经从低级炒楼的小打小闹,深入到房地产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冯仑新梦想     
"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这个人死了,但尸臭未绝……" 这就是冯仑——万通集团的董事长——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相对于地产商而言,冯仑绝对是个另类,和很多开发商买地皮做项目不同,他常常有些异想天开的举动。  相似文献   

17.
提高物业服务理念以及业务实践,是释放消费需求的一次努力和尝试,从长期来看,这对于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房地产业增速回归"新常态",楼市从"黄金时代"走向"白银时代",中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商准备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就是万科给自己最新的企业定位。在这一概念下,万科究竟要做些什么,其总裁郁亮在9月26日的媒体答谢会上给出了解释:传统住宅业务、消费体验地产、物流地产。  相似文献   

18.
尽管"国十条"等一些列政策措施对楼市形成了打压之势且效果明显,目前很多地方房价已然松动,挂牌量激增同时成交量大幅下滑,但未来市场走向并未因此明朗化,一个比较直观的现象是,许多开发商和投资者对政策无动于衷,即便面对当前的紧张状况他们仍纷纷看好后市,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世界》2012,(9):34-37
做了20年实业后,把资本全部放到房地产,如今深度被套、资产贬值,这就是温州企业的不想纯粹做实业的悲哀。温州炒房者深度被套,开发商日子也不好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调查发现,2009-2011年间,在温州高价拿下住宅地块的开发商,按现在楼盘销售价格测算,如今多数只能勉强保本或大幅亏损。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块资本构成中,大多为温州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营制造企业。之前,温州民企大规模进军房地产,出现"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现象,这被视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主要佐证。与最高位相比,如今温州新房价格下跌30%-40%,地价下降30%左右,令涉足的温州民企备受压力。一位温州大型房地产企业高管认为,做了20年实业后,把资本全部放到房地产,如今深度被套、资产贬值,这就是温州企业的不想纯粹做实业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为切入点,从竞争和合作视角,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问题。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合作带来的利润优于竞争,但博弈的均衡点是(竞争,竞争),博弈中的房地产开发商处于"囚徒困境"之中。最后本文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囚徒困境"问题向提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