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和流通关系内在的包含着物权变动的过程,物权变动是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乃权利所生的动态现象.由于物权本质是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的变动不仅对当事人影响巨大,也势必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构成了整个社会交易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对其利益的保护某种意义上是对于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因此第三人利益也需要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陈洋 《经济论坛》2006,(1):130-131
大陆法系规定,物权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规定外,不得创设。这就是物权法定的具体规定。物权法定具体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学术界观点不一。笔者认为,对于物权法定的界定应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蹇洁  胡阳帆 《经济师》2005,(2):62-64
区分原则 ,简单地说就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区分的原则 ,该原则彻底理清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主要从上述几点出发 ,对区分原则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王者洁 《现代财经》2006,26(9):73-76
由于我国现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仅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不具有民法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导致实践中一房二卖等纠纷层出不穷。为此,应当运用物权法的理论,提出应建立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赋予商品房预售登记以物权的对抗效力,以此约束预售人,保护预购人,并妥善解决此类纠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准不动产的交易愈加频繁,其物权变动制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是其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明确其方法与效力,协调变动中登记与交付的关系,对维护物权法内部法理的统一,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维护交易安全、稳定市场秩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准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的基本内涵入手,对公示方法和效力在法律体系中的冲突及在实践中造成的问题进行阐述,客观评价我国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中以登记对抗主义为原则的公示方法,并建议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原则完善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以期对这项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物数卖"纠纷明显增多,物权变动法律问题的研究是解决"一物数卖"法律适用的理论基础。不动产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和不动产公示原则是影响采取何种物权变动模式的基础原则。为了对数个买受人利益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平衡,以《物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在中国基本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燕翠萍 《经济师》2009,(11):68-69,72
文章从公证行业是否具备对不动产物权变动进行实质审查的能力;将公证列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的前置程序,不会构成对私法自治原则的侵犯;不会增加交易成本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不动产物权登记引入公证机制存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潘天添  孙佳玫 《经济师》2008,(10):20-22
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主要有两种模式:登记对抗主义和登记要件主义。文章通过衡量两种立法模式的利弊。认为我国物权法采纳以登记要件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同时还对目前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物权变动在物权法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而物权行为又是物权变动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物权行为以其所蕴含的深邃的法学思想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它也以其所具有的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维护交易公正的功能价值,在实践中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应当肯定物权行为理论,确立物权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不区分物权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就有可能由一方当事人决定,这显然有悖于民法理论。因此,坚持区分合同效力与登记效力,是遵循民法基本理论、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物权登记的效力由《物权法》规范,合同的效力由《合同法》决定;登记效力指向物权,合同效力指向债权;合同效力取决于合意,物权效力取决于登记。科学认识和运用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效力,正确行使物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物权法》确定的“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二是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我国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能否独立于管制利率发挥以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从管制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出发,探讨我国银行间短期市场利率是否能够有效反映资金流动性状况以及能否作为资产定价的基础。研究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才可以完全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红 《现代财经》2007,27(6):60-63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知识产品的无形性,知识产权人可多次、重复地获得利益。如果对知识产权人保护过度,则会违背知识产权保护的终极目标,即人类的公共利益,同时也会违背其“公共理性”的特点而走上一条偏袒权利人的非理性扩张之路。事实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其目标不仅仅在于保护知识产权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在知识产权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寻求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及其形式,并使用利益冲突曲线对其进行形象描述;通过分析与总结AIM联盟在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相关领域对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货币当局无力同时控制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利率管制与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即实际货币供给量偏离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以及实际收入水平偏离最终目标收入水平的深层原因;指出了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效果不佳,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客观存在的利率管制和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是这种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采用Nelson-Siegel参数模型连续估计了中国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实证了远期利率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测能力,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措施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和实施效果,研究了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利率期限结构能够为研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企业或其他主体为规范其内部各环节各利益主体的行为,为协调其活动的有序有效运行而建立的内部机制。法是国家为规范社会构成要素特别是行为者的行为,协调相互关系,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特定利益机制。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国家,或反过来把国家抽象为一个企业,我们发现内部控制方法与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The Malthusian theory of evolution disregards a pervasive fact about human societies: they expand through conflict. When this is taken account of the long-run favors not a large population at the level of subsistence, nor yet institutions that maximize welfare or per capita output, but rather institutions that generate large amount of free resources and direct these towards state power. Free resources are the output available to society after deducting the payments necessary for subsistence and for the incentives needed to induce production, and the other claims to production such as transfer payments and resources absorbed by elites. We develop the evolutionary underpinnings of this model, and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societies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Since free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 both in per capita income and population, evolution will favor large rich societies. We will show how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can increase or decrease per capita output as well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一些地方,有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这种社会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无直接利益冲突远不是一种单纯的情绪表达、发泄,而是一种集团对集团冲突,是阶层的形成和分化”。更应令我们警觉的是频繁发生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