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国际经验,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括为五种类型。对我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促进或促退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应从实行稳定货币量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好中、低收入阶层,控制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国内货币供给、利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为应对外汇占款增加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但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会引起EMP变大。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只能是短期性的。此外,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及资金流动的信号作用已经比较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增长率模型,利用年度与季度的交叉数据,对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同时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提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声音     
货币政策从紧方针不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既定的货币政策从紧方针并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出现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最近关于增长减速、通胀恶化、货币政策“超调”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正常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货币政策并未过度紧缩。虽然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世界经济近期和未来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确有诸多远虑,但是没有太大的近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物价上涨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温和的通货膨胀也有害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点要以反通货膨胀为主。当然,经济生活中应当避免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但是,物价负或零增长,对于有着许多特殊国情的中国的国民经济也有诸多危害,它对国民经济的负作用可能会更大,甚至可能会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7.
刘景华 《理论观察》2008,(4):150-152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经济由过快转为过热和通货膨胀预期,对齐齐哈尔经济金融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明确从紧货币政策的内容及表现,认识其对齐齐哈尔经济的影响,拟定应对措施,促进齐齐哈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既影响世界经济也影响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通货膨胀压力与债务扩张如影随形;深深融入国际经济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可能放缓,通货膨胀会反弹.应对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三管齐下创新经济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二是自主的货币政策;三是恢复发展资本市场,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9.
美债降级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美债价格将下降、美元走贬,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经济情势明显看坏。中国外储将严重缩水,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并遭遇美元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对此应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调整进出口策略,推进海外投资;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等,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中国经济减速,其亚洲供应链会遭受特别重大的打击,也将会对全球GDP增长产生一个更广泛的下滑风险。中国经济减速还可能会导致使商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对石油和非石油工业材料都一样。这还可能缓和对隐含在全球债券市场中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而且,中国拖延对其货币政策作任何改变,让美元贬值的压力可能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探讨国内外各种经济冲击如何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及其解释力大小,本文构建出一个符合中国经济特性的开放经济体系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SGE)模型,并基于1997-2013年季度数据进行贝斯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主要宏观变量的数据特性。通过模型对通货膨胀的方差分解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波动最主要解释因素依次为生产技术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及国外价格冲击。藉由模型对通货膨胀的历史拆解发现,样本期间内2002Q2-2004Q3、2006Q3-2008Q1、及2009Q2-2011Q3三轮通胀上升周期中最主要推动因素分别为投资效率冲击、国外价格冲击、及货币政策冲击。  相似文献   

12.
《北方经济》2012,(23):47-47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在海南召开的2012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表示,目前现状表明,中国经济根本不存在硬着陆。而且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上升,会对中国产生输入性通胀的影响,通胀压力会在2013年显现,货币政策也应该保持较大的宽松。  相似文献   

13.
1993~199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开始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重的通货膨胀由1995年开始得到了抑制。1998~200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影响,我国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基于此,从199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债务风险、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胀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公共债务急剧增加。而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可能直接增加流向中国的热钱。另外还有三大因素将直接抬高中国的通胀压力:第一是粮食及大宗商品价格直线上升;第二是工资水平急剧上涨;第三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所有这些表明通货膨胀可能是2011年中国最大的宏观经济风险,央行需要采取包括加息、升值等的全面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来控制通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美国之音12月7日】中国政府决定明年收紧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专家指出,这是政府担心通货膨胀一旦失控,将对社会稳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各省市“十二五”规划看,投资拉动型价格上涨值得警觉。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必然趋势。从中国的情况看,2013年的货币政策将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高度重视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致各商业银行在经济危机前期投放了天量信贷。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天量信贷没有立即导致通货膨胀,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繁荣,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固有特性,天量信贷在后危机时代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会通过诸多传导机制影响到自愿性就业,形成新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殷醒民 《沪港经济》2008,(10):21-21
目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第一大矛盾,中国经济正在遭受着价格上涨的折磨。国内普遍关注的是,物价上涨还将延续多长的时间呢? 众所周知,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有人将我国2007午以来通货膨胀的成因,归之于结构性通货膨胀,有人将此称为输入型通货膨胀。然而,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食品价格、居住价格、商品零售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刘冰 《魅力中国》2011,(6):155-155
通货膨胀是当今密切关注的话题。我国经济近几年尽管获得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外汇储量增多及人民币的大量投放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介绍和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结构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提高百姓的预期来对付当今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刘军 《特区经济》1998,(6):25-26
<正>确保我国今年GDP增长率达到8%及未来经济能够稳定增长,既是全国的经济目标,更是政治任务,压力之大是最近几年无法相比的。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政策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货币政策一直是我国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所使用的有效政策手段,但自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货币政策在防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方面的效果与宏观调控初期迅速遏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加剧的成效相比,就很不理想。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四次降息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前后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但我国经济综合景气并未随之而上升,增长速度仍在继续下滑,且出现加速的征兆。据统计,今年1~3月份,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4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