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规定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构建内部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2.
COSO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拓展为企业风险管理;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倡将管理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重心和主要内容。财政部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财政部等部委、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不同角度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指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控制管理启动了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由此掀起了国内企业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的高潮。笔者从实践中探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些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促使美国甚至世界重新审视公司内部控制及企业风险管理。2002年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和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发布,是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在我国,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连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仍缺少一套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会计控  相似文献   

5.
张婧 《现代审计》2006,(5):67-68
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了各国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认可与采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产生.其框架已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此.COSO从2001年起用三年多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实践证明,新颁布实施的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强化风险管理的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6.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 Re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财政部等部委、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不同角度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趋于国际化。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些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促使美国甚至世界重新审视公司内部控制及企业风险管理。2002年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和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发布,是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在我国,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连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仍缺少一套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财政部等部委、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不同角度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趋于国际化。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COSO风险管理报告--内外部关系的解读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1992年提出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后,COSO委员会又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简称ERM)。文章简要介绍了ERM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从风险管理的内外部关系来解读新报告。最后,文章借鉴这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成果,提出对我国修订内部控制规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需要遵守相应法律、规范的要求。为了使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更加完善,企业需要了解、借鉴其他实践证明有效的相关框架与规范的内容。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国外相关的内部控制框架与规范: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OBIT、ITIL及ISO17799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制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实现了与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代表的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对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鑫  雷英 《审计月刊》2004,(5):50-51
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一个。随着新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逐步形成。COSO委员会为了应对来自理论与实务界的挑战,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美国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整合框架已成为世界通行的内部控制权威文献。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评价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简便易行的框架,以提供企业风险管理的并键原则、共同语言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  相似文献   

15.
新内部控制规范风险导向化思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和17页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合理借鉴了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并且根据我  相似文献   

16.
基于ERM框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在SEC随后发布的具体规则中,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用于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报告演进、分析现行内部控制报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目标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2007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讨论稿(下称内控规范)于3月份由财政部颁发。本文围绕COSO框架和内控规范针对内部控制的目标问题展开分项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战略: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会计法》表明,抑制或者消除经济贪渎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由美国会计职业团体组成的委员会(英文缩写COSO)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简称1992年COSO报告)和2004年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报告(简称2004年COSO报告)已经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制定国家、行业或企业自身内控制度的参照系,对我国内控制度理论和实务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必须指出的是,1992午COSO报告强调内控制度,2004年COSO报告强调风险管理,从前者演变到后者的关键在于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ERM报告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在沿用了多年以后,Treadway委员会在吸收与修改该报告的基础上,于2004年底颁布了一个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ERM把内部控制框架囊括其中,使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SO于2004年9月29日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ERM-IF),并指出ERM-IF包括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IC-IF)。针对内部控制理念的这一重大转变,本文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IF)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