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朝云南的银矿生产与银课,在明代经济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是明代后期作为贵金属货币准许在市场上流通,而且作银课给政府增加了收入。云南的银矿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常委派官员去银矿产区管理生产和征收银矿,现在保存的明弘治四年“命洪汉管理大理等府银矿敕谕”即是例证。本文拟利用这份资料结合文献,对明代云南的银矿生产与银课简述之。  相似文献   

2.
梅莉 《现代财经》2005,25(12):74-78
明代的香税以泰山和武当山的数量和影响为最。武当山香税的征收始于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是明代最早征收香税之地,由湖广布政司和提督太监委派的官员即均州千户所千户和太和宫提点负责。打着维修庙宇的旗号而征收的香税,在嘉靖以后还用于赈济灾荒,抵宗藩、官兵俸粮之不足等事项,正是明代中后期国家政治腐败、财政危机、加派风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位于北京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在广阔的盆地上,埋葬着明代13个皇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等。其中泰陵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祜樘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长陵西北约3.5公里的史家山下。泰陵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开始修建,同年十月葬孝宗。  相似文献   

4.
明代《南京锦衣卫选簿》中记录了一些归附明朝的"回回"武官。经过横向比较附明回回人与其他附明少数民族人士之间的异同,探索内迁回回人与明代回族的内在联系,为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明代回族发展史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5.
翟勇 《江南论坛》2009,(3):59-61
明代中后期江南士人研究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士人心态、士人生活、士人交往等方面,成绩斐然。然略感不足的是,现有成果着眼点过于集中。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着眼于弘治、正德年间的苏州士人群体,并且对这一群体又多集中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等人;二是,多着墨于万历、天启年间的性灵派,并且对这一群体又多聚焦于公安三袁、李贽、汤显祖、徐渭等人,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上供物料,指明代统治集团所需的大部分生活和生产资料,是由地方无偿提供,统称"上供物料"。"上供物料",含"上供"和"物料"两大部分。上供或称岁供、岁贡、岁进;物料或称料办、岁派、岁办,是正赋之外的额外征收。明代北直隶地处京畿,其八府二州上供物料品种多,数量大,深受其苦,致使百姓弃家逃亡。统治阶级也相应采取了一些减免措施,但与征收的繁重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7.
吕纪明代著名画家。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酆(今浙江宁波)人。工画翎毛,师边文进。明弘治年间与著名画家林良同时被征,为锦衣指挥使。每奉命作画,立意进规,名孝宗称赞他“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从其所写风、鹤、孔雀、鸳鸯之属,杂以浓郁花树,现灿烂夺目。间作山水、人物、亦有法度,且生气奕奕。时极贵重。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十月廿三日至廿六日,由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龙溪地委宣传部、龙海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明代月港研究学术讨论会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大会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月港兴起的年代及分期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月港的兴起始于明成化、弘治年间.另一种意见认为正统、景泰年间就开始了.第三种意见认为将月港兴起的上限定于正统年间较为妥当.在月港分期问题上,主要有二种意见.有的同志以隆庆元年设立海澄县治为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走私贸易港口,后期则是官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使用明代山东济南府莱芜县亓氏的例子,说明该时期山东宗族内部"门"的系谱形成过程与宗族构建之间的关系。宗族系谱在成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在纸上的世系图,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谱系。在明代前期的山东,存在一个"户"下分"门"的情况,"户"是登记在官府应对差役的单位。在明代中后期宗族构建的过程中,原先"户"下的"门",便成为宗族内部的一种结构,是区别族人之间资格的重要依据。在族人使用"门"来区别亲疏远近的过程中,亓氏宗族内部作为成文的系谱也在不断完善,以至于完成了他们在万历年间的宗族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法治腐的传统,我国自古有之,尤以明代"重典治吏"文化最富特色,为此,笔者从探析明代治腐文化角度出发,以史为鉴,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思想中可取之处,从而为现代企业廉政建设提供有益、具有建设性的思路,推进新时期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龙溪作为王阳明的首席弟子,在明代中晚期的阳明学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将王阳明的"四句教"发展为"四无论",着重于心体的自然流行和"四句教"有无合一的"无"之一面,深化了其中的境界论涵义;并依据《大乘起信论》的"体用关系"模式,对"良知"和"知识"作出了严格的分限,使阳明学的道德本体"良知"成为一种泯灭能所、内外区分的"般若智慧"式的神秘体悟;最后,王龙溪将"良知"建立为范围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明代中晚期三教思想合流的趋势和阳明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全唐诗》“十词臣”之一俞梅考 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江宁织造曹寅奏刊刻全唐诗集折》(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臣寅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至今尚未到扬,俟其到齐校刊,谨当奏闻.又闰四月二十三日,有翰林院庶吉士臣俞梅赴臣寅衙门口传上谕,命臣俞梅就近校刊全唐诗集.…….”可知俞梅是“十翰林”中康熙帝于南巡途中点名选定而到局最早者.  相似文献   

13.
嘉靖前期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提出的"文宗欧曾"的理论主张标志着唐宋派的诞生,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矫正明代中期盛行的科举文风。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学主张,因前后七子提倡的拟古主义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文学作品一时流于抄袭、仿古,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主张,支持道学家的内心世界,提倡"胸臆""心源"。他们提出的"唐宋并举"、"文章千古一脉"进步主张,为明代中期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苏绣和江南,彼此映衬,无法割裂。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润柔美,而对于江南来说,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江南的特色不仅是苏绣,但却是苏绣让江南更添风韵。苏绣在明代以前,作为女儿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到了明代以后,  相似文献   

15.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10)
明代在世界经济贸易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依旧选择了继承朝贡贸易。而朝贡贸易作为一种依托市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政府垄断、对海外贸易官控商营的贸易方式,其本身具有缺陷,无法跟上大航海之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因此明代朝贡贸易从兴起转向衰亡仅仅用了百余年。明代初期,统治者继承了前代各朝辽阔疆域的同时,也深受前代各朝的对外政策、管理理念以及制度体系的影响,不论从高效性还是实用性上,都使得继承前代有效制度成为明初统治者最经济和最节约成本的制度选择;进入明代中期,当中外海商集团兴起,朝贡贸易出现危机、走向衰弱之时,初次制度选择的路径依赖导致明代统治者为了挽回"沉没成本",只能采取措施继续维护这种落后的外贸管理制度,结合经济史,从路径依赖角度探讨明代统治者选择和维护朝贡贸易的原因,是一种新的视角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明朝廷尊崇真武神,大修武当宫观,扶持武当道教,促进了全国各地道徒信士朝武当山进香风俗的发展,使明代政府不得不面临对进香客及其行为的管理.明代对香客最重要的管理就是香税的征收.入清,武当山虽失去了"皇室家庙"的殊荣,但朝武当的风俗依旧存在,而政府的管理行为有较大的改变,表现在管理机构的变化及废除香税,管理的重心转到对香客行为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史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提出的"杜谗邪"管理观念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六个方面:"防微杜渐,深慎觉悟"就是谨慎从事;"雕饰院宇,不可复行"就是艰苦奋斗;"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就是小心谨慎;"身兼数职,亦复如法"就是用而不疑;"广开言路,尽忠竟虑"就是协调关系;"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就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明代江南地区重要艺术家不胜枚举,其艺术成就涵盖文学、绘画、书法、戏曲、园林等多种艺术门类。此中望族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且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梳理明代江南地区家族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无疑能够更好地理解此时期的艺术繁荣,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艺术发展的规律。一、望族文化对艺术的重视与促进一是以重教育、重科举为前提,江南望族往往更加注重家族成员综合文艺修养的整体提高。明代中叶,无锡当地流传着"安国、邹望、华麟  相似文献   

20.
铝锃 《经济》2004,(8):92-93
据《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齐国国君)问政(治理国家)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做君的要像做君的样子,做臣的要像做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做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做儿子的样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意思是说,讲得好啊!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对孔子和齐景公的这段对话,社会上褒贬不一。有人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像一根封建等级制度的大棒,君可以挥之打臣,父可以挥之打子,两千多年来一直束缚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