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中介空间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它是城市整体内力与外力的结果,是城市结构中的一环.它与城市是一种局部与整体、共生与互动的关系,城市中介空间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对应.本文对传统城市建筑中的中介空间进行研究,以对现代城市中介空间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平衡、和谐与共生.本文通过奉贤中学总体规划的设计尝试做一种探索,如何创造一个精神的场所,它借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秩序的建筑空间组合与曲折随性的自然空间相互映衬,互为背景,构成一个诗与序、情与理相平衡的和谐校园空间.路易斯.康认为学校的基本原形可推至一棵大树下老师给学生的授业.设计思路由"林"开始,建筑自然的"生长"在这片林中.这个"林"指示一种自然的园林空间和园林精神.  相似文献   

3.
《资本的限度》是大卫·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扛鼎之作,尔后系列著作均是《资本的限度》的衍生物.价值与空间的整合、"三块危机"与"时空修复"是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结构,空间(地理)、价值流动、过度积累、固定资本、金融系统是其重要范畴;劳动价值本体的流通化、资本矛盾性质的空间化、阶级结构关系的权力化是其逻辑实质;预设独立的空间视角、缺乏大写的历史逻辑、虚化主体的空间革命是其理论局限.哈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论》进行的空间化、经验式的降维改写.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空间结构的快速演化,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理念认知及其原有体系已被颠覆与瓦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人本价值"认知构成也已改变,对应地出现了社区公共空间价值构建的理念转向。国外人文地理学界对社区公共空间研究已深入到微观的地点价值公正领域,并显现出地理学"二元论"的范畴统一,我国城市(社会)地理学者也不断深化"人地关系"研究,从地理学的社会文化视角直面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经历了由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本文立足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社会)服务价值,探讨并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边缘社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单位制”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的领域感和边界效应使得不同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促进人们交往的先天优势,很多学者设计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关注研究这样的"过渡空间".文中介绍的赫曼·赫兹伯格的"两者之间",黑川纪章的"灰"空间,扬·盖尔的"柔性边界",虽然角度、方法等略有不同,但其关注的对象都是具有"过渡"特性的这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质量"决定的城市空间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建军  赵霞 《财经研究》2005,31(3):126-134
中心城市具有集聚和扩散这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其集聚力和扩散力随着其城市质量的提高而增大,随着交通网络的发达而提高.城市的引力公式应修改为,两城市之间的引力与城市质量成正比,与经济距离的k次方成反比.南京与周边城市的经济集聚和扩散的空间分析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房价(尤其是东部地区房价)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连片上涨的特征,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使用2009-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造并选择最优的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析中国房价连片上涨现象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的土地价格是房价的主要"推力",不仅目标城市的地价会推高自身以及邻居城市的房价,而且邻居城市的地价同样会推高目标城市的房价.来自中等收入人口的房价拉力更倾向于拉高该城市自身的房价,而来自高收入人口的房价拉力则倾向于拉高邻居城市的房价.邻居城市房价对目标城市房价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强化冲高的空间惯性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高速铁路班次数据,通过传统重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探讨中国城市高铁客运空间联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高客运量城市集中于东部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东部城市群高客运量城市扎堆,而西部地区高客运量城市稀疏。全国城市高铁客运量与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对应。局部区域高铁客运量格局包括中心城市极化型、多核心均衡型和低水平发展型的三种典型类型区。(2)城市高铁客运量具有显著的时间距离衰减特征,高铁客运量集中于城市4 h范围内,高铁出行更适合中心城市密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3)高强度联系网络主要分布于东部城市群内部和东中部地区"四纵两横"沿线部分区段,中心城市密集地区的高铁联系网络的强度普遍较高。(4)经济因素是高铁客流生成的根本动力,高铁可达性和城市等级也是影响城市客运格局的主要因素。与传统铁路相比,城市吸引力和时间距离对高铁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正负影响程度均有明显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分工与组织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城市空间价值的作用凸显。城市价值链根据所处的层次分为城市内部价值链和城市间价值链。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链重组与整合的过程。基于Logistic模型对城市价值链形成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动态模拟。主张城市发展应由"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以一个个价值空间的构建来规范经济行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景观与绿色空间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绿色"点状"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探求"点"状开放空间在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的布局方法,发挥点状空间的节点作用与连接功能,进而沟通点状空间与城市线性绿色空间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点、线"整合,展示和重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2.
区域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现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不同尺度城市空间在重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非协调性表现,认为以"增长边界"促进城市空间内涵式增长、以"分散化紧凑"调整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以"空间统筹"改善大都市区城乡生态环境、以"深度整合"保障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安全是东北地区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规划指引、制度建设、公共投资、政策设计几方面构建两者协调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隈研吾的"负建筑"理论作为引申.通过比较分析一系列诸如建筑意志表达、建筑存在与不存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转换等问题,对当下中国建筑创作进行尝试性探讨,从而进一步探求当下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所遇到的人本需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空间生产问题.不同于以往的物质资料生产,空间生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这篇文章结合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斩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思考空间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阶层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中国的高速城市化,然而城市化的表面繁荣下,我们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思考.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避免"折叠",是我们当下需要迫切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华边 《发展研究》2007,(6):86-87
三明城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三策并举",按照一主(三明中心城市)两辅(永安、沙县)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施以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和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永安城市联盟,优化永安 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形成包括三明市区、沙县、永安的大三明城市格局,做大空间、做优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逐步把三明建成连接沿海、对接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运用宏观战略、动态发展的规划研究手段,探讨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市区空间发展战略和旧城空间发展战略。其中,市域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完善“两轴”、发展“两带”、建设“多中心”,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指城市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东部发展带”北起怀柔、密云,重点  相似文献   

17.
马德峰  崔加忆 《江南论坛》2021,(5):41-42,45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空间转向"冲破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物质空间和形而上的抽象空间框架,迅疾闯入社会理论的领域.从最先对城市做出反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激进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被赋值的城市空间不断演绎出活力,成为折射城市问题的棱镜.作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在迈出"新苏南模式"的步伐后,追寻"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理念,以"一张图、三集中、三合作、三置换、三保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空间规划和区域功能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马德峰  崔加忆 《江南论坛》2021,(5):41-42,45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空间转向"冲破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物质空间和形而上的抽象空间框架,迅疾闯入社会理论的领域.从最先对城市做出反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激进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被赋值的城市空间不断演绎出活力,成为折射城市问题的棱镜.作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在迈出"新苏南模式"的步伐后,追寻"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理念,以"一张图、三集中、三合作、三置换、三保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空间规划和区域功能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特区"双核结构逐步演化为"多核"并最终过渡到复杂的网络结构。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空间联系与城镇化水平在区域分布上实现完美的空间拟合,都主要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城市区域。这表明服务业集聚水平与服务业空间联系程度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空间联系的加深有助于加速推动区域间人口、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流通,主导并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兰州-西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不平衡指数、全局空间关联指数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采用Arcgis9.2技术,对兰州-西宁区域31个城市进行城市化空间格局定量测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①兰州-西宁区域城市体系为倒"丁"字形规模等级结构,而不是金字塔型;②兰州-西宁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呈现"Y"字形,以西宁-兰州-陇西段陇海铁路和景泰-白银-兰州铁路为中心轴线,城市化水平从轴线向外围按照距离规则逐渐降低,其中西宁、兰州、白银是轴线上的极点;③近几年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极化性增强,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城市化不平衡指数在增大.同时,区域城市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较小,区域城市化空间关联弱,城市化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