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稻种起源中心之一。大约七千年前我国浙江一带即有以稻作为主的原始农业。近几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5亿亩。从面积看,占不到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0%,但产量却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其中,仅早稻一项即占全部夏粮的一半。198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上一年增产568亿斤。其中,水稻即增产300多亿斤,约占粮食增产总数的60%。与世界产稻国相比,我国水稻播种面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对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粮食则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达到4800亿公斤以上,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豆%的人口,这一奇迹为世界瞩目。实施粮食自给工程成绩斐然我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建立发展粮食的专项资金。10年来,这笔专项资金在增加农业投入和粮食产量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5O亿斤,取得了国家财政每投入1元新增加5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效益。建立和投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是党中央…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太湖地区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概况 太湖地区,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是比较发达的农区之一。种植业生产的深度与广度,在国内外名列前茅,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商品粮基地。1983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43.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占85%(包括绿肥),经济作物面积占10.9%。同年种植业产值为28.98亿元,其中粮食占67%,经济作物占33%。1983年农村人均生产粮食1,262.6斤,向国家交售粮食40.79亿斤,商品率达31.2%,比全省粮食商品率(22.7%)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稻米的国家之一,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首要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4年,总产达到8,142.4亿斤,比1978年增加993.3亿斤,六年平均每年增长2.5%。如何保持这种大好势头,在继续不断稳步增长粮食,确保粮食生产区域性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努力发展优质稻米,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从我国目前和国际市场情况看,在确保粮食生产区域性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努力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粮食这个基础。黑龙江垦区长期以来是以建设商品粮基地为已任,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是垦区生产的指导方针。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虽然费尽心力,但粮食产量和粮食商品率仍不高。1949—1980年累计生产粮食768.5亿斤,上交354.6亿斤,商品为率4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亩产138斤,其中以1957年114斤为最低,1955年187斤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新闻在线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6,(2):F0004-F0004
我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世界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专家预测分析称,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预计在4%到4.3%之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2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和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增长,增长总量超过1000亿斤,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记录。这1000亿斤在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态势中的意义不可小觑。用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从1977年以来,四川省农业生产连续8年增产增收,广大农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198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5亿多斤,人均超过800斤,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总产值281亿元,比1983年增长11.1%。在发展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作通讯》2009,(19):10-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4000亿斤、5000亿斤、6000亿斤、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8个台阶。2004—2008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  相似文献   

12.
一、豆稻轮作是中高山区较隹的耕作制度 豆稻轮作,在我们福建省中、高山区能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的目的,是当地较佳的一种耕作制度。我们省共有耕地面积1,9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占全国人均数的48%。全省粮食占用地1,606.57万亩,粮食总产153.63亿斤,平均亩产956斤,其中:单晚、中稻面积358.36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2.3%,产量17.94亿斤,占粮食总产11.68%,平均亩产501斤,秋甘薯面积316.38万亩,占粮食面积19.7%,产量15.56亿斤,占粮食总产10.13%,平均亩产492斤。用地占粮食用地42%,而产量只占总产21.8%的单晚、中稻和秋甘薯,多分布在中(海拔500~650米)、高(海拔650米  相似文献   

13.
一 1984年我国粮食生产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持续增产,总产量达到8000亿斤以上,人均800斤,商品率为32%左右。国内粮食商品市场的总供应量预计将比总需求量多400多亿斤。这样,粮食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数量将占商品粮食总供应量的17%左右。 从1983年开始的粮食商品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的趋势将会持续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的粮食集中产地,素称洞庭鱼米之乡。粮食是我区农业上的拳头产品,历年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60%以上,而稻谷产量则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1982、1983两年,国家每年在我区征购商品粮24亿多斤,特别是1984年达到了25亿6910万斤。因此,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对地势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自然资源比较优厚,劳动力比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捷报频传。198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500亿斤;198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在建国后首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达到7,068.8亿斤。可以说,我国农业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特别是在商品粮生产中,高产老商品粮地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资讯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确保10500亿斤以上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是确保总产10500亿斤以上,力争稳定在11000亿斤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18.
吉林是全国重点产粮省之一。1983年粮豆总产量为295.6亿斤,人均占有量1,300多斤,较全国人均产量756斤高72.2%。1984年比1983年又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全省抽样调查计算,粮食总产量可达323.5亿斤。1983年,全省玉米产量188.2亿斤,占粮豆总产量的63.67%,产量和商品率均占全国首位。在全国交售商品粮最多的五个县中,吉林有四个县。在交售的商品粮品种中,玉米比重最大。这说明,玉米生产不仅是本省的一大优势,而且对满足全国的粮食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目标的耕地需求与保护陈寿山,展瑰琦,朱德举中央要求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年生产能力10000亿斤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我国在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实现10000亿斤粮食生产的战略目标,对耕地的基本需求是:稳定粮食生产的耕...  相似文献   

20.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