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华 《农家之友》2007,(11S):15-15
蚕茧占广西总产量20%的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县级)从2002年起积极扶植农民种桑养蚕。2006年宜州市桑园面积超过25万亩,农民养蚕收入8亿多元,人均养蚕收入162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1%。今年全市桑目面积26.4万亩,养蚕农户9.2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的90%。预计农民养蚕收入在8.5亿元以上,蚕农人均养蚕收入2100元。  相似文献   

2.
宜州市种桑养蚕有三绝:干茧生产白厂丝、绸布;桑枝杆生产食用菌;蚕沙生产有机肥、叶绿素,从头到脚吃干榨净。桑枝杆、蚕沙这些过去是农民的沉重“包袱”,如今却成了“摇钱树”。宜州市种桑树养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去年桑园面积达1.8万公顷,9万多农户40万人养蚕,鲜茧产量4.2万吨,分别占广西、全国的22%和7%,  相似文献   

3.
种桑养蚕,在广西宜州历史悠久,据《宜州市志》记载,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宜州农民就已从事此业。而这一行当在宜州形成产业化,一举成为宜州经济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5,(6):37-37
外来媳妇彭红巧自掏腰包请娘家的技术人员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帮助婆家的农民走养蚕致富路。近日。发生在广西柳城县六塘镇的事,成为当地群众的美谈。彭红巧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人.2000年嫁到柳城县六塘镇中村屯。近年来,在全国“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该区桑蚕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彭红巧的娘家宜州市,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项目,很多养蚕户走上了富裕路。彭红巧从十几岁就跟着父母学种桑养蚕,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技术。她嫁到柳城后,靠着从娘家学到的这手技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的蚕业在不断地缩减,广西很好地承接了东部的蚕业转移,使得河池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河池所辖的宜州市90%以上农户种桑养蚕。"东桑西移"带来产量翻番位于广西西北的河池市,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于南亚热带养蚕地区,桑树生产期长,产叶量高,产出高,  相似文献   

6.
一幢漂亮的四层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前屋后的龙眼树、番桃树依然郁郁葱葱,小鱼塘碧波荡漾,厨房里的淡蓝色火苗在欢快地跳动。广西宜州市德胜镇红兰街农民黄云家早已告别昔日“做饭烟熏火燎,粪坑臭气熏天,污水到处横流,屋内苍蝇乱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日从广西农业厅获悉,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达到14.03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25%左右;排名从2000年的全国第6位跃居到第1位,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原料茧产区。全区60.26万养蚕农户有11万多成为养蚕万元户,小蚕虫结出了“大元宝”!截止2005年底,广西逐步  相似文献   

8.
蒙江 《农家之友》2008,(2):25-25
近日,由广西宜州市安马乡北关村农民韦相庆发明的一种实用新摘茧器一脱茧叉,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9.
外来媳妇彭红巧自掏腰包请娘家的技术人员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帮助婆家的农民走养蚕致富路.近日,发生在广西柳城县六塘镇的事,成为当地群众的美谈.  相似文献   

10.
正种桑养蚕是石漠化地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生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石漠化地区群众发展桑蚕产业,蚕桑生产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广西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河池、百色、来宾、南宁、柳州等广西蚕桑主产区,大多数处于石漠化地区。2019年12月,世界著名蚕学家、  相似文献   

11.
正永安乡安乐村地处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种桑养蚕是当地村民主要家庭经济来源,用以维持生计,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以及单家独户经营,力量分散,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力量薄弱,种桑养蚕仅够温饱,难以致富。韦克怀是安乐村的能人。他分析了安乐村自然条件和蚕茧市场行情,认识到种桑养蚕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安乐村村民养蚕没致富的根本原因在于规模小、经营分散。找准问题关键后,韦克怀于2011年组织23户农民成  相似文献   

12.
“绿色摇钱树,白色致富虫。”养蚕成了北流市隆盛镇秧道村平秦屯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走进平秦屯养蚕女能手卢健的家,气派的四合院吸引人眼球:两层的钢筋水泥楼10多间房子,还有地下室,这可是靠种桑养蚕建起的“蚕桑楼”。卢健说,她种桑养蚕10多年,如今种有桑树4.5亩,每年养蚕15批,每批2张,一年下来养蚕收入不低于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八五”时期广西农民经济生活发展的特征 一、“八五”时期农民增收显著。据统计,1995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6元,年平均递增率达5.6%,年均实际增收额达到40.2元,比前十年(81—90年)的平均实增额多58%,是改革开放后三个五年计划中,实际增收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民收入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增收的原动力增强,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的养蚕专业基地被认为是广西首家养蚕专业基地,吸引了上至国家农业部门官员下至普通蚕农关注的目光:2007年3月,国家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到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7月5日,广西现代蚕业工作会议在宜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10年广西蚕业的发展,部署“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广西蚕业发展工作。广西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广西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广西区党委副秘书长蒋洪、广西区政府副秘书长曾东、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农家之友》2007,(9S):5-6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的养蚕专业基地被认为是广西首家养蚕专业基地,吸引了上至国家农业部门官员下至普通蚕农关注的目光:2007年3月,国家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到该基地进行了调研,对他们的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广西区农业厅领导也多次到该基地调研,  相似文献   

17.
<正>"看来,种植花椒这个项目我选对了!"广西河池宜州市福龙瑶族乡弄桑村加虽屯村民黄盘一边摘花椒一边高兴地说。黄盘家里种植了7亩花椒树,今年已是第4个年头,已进入丰产期,亩产量达220多公斤,预计收入2.5万多元。"这下可以甩掉贫困的帽子了。"黄盘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8.
"卖难",一个曾经让广大农民兄弟担惊受怕多年的话题,在沉寂了几年后,居然再次搅动了许多农民的心。是什么原因使农产品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当前又该采取哪些对策?这是全国上下特别是八亿农民关注的焦点。令农民伤心的"卖难"去年以来,几乎在全国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农产品的"卖难"声:——广西近亿公斤果蔗没"榨出"甜汁。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广西紫皮果蔗,去年却丰年蔗农不丰收。据广西博白、贵港等县市产地的不完全统计,到今年3月底,尚有3亿多公斤果蔗在农民手里积压盼销,而销售平均价也从去冬的每公斤0.50元下跌至0.30元,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  相似文献   

19.
正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西杨宁、赖园园、韦贵康、廖木森、吴德勤、赖运升等6位高素质农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杨宁获邀到人民大会堂参会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颁发荣誉证书。自2014年到2020年,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共落实项目资金4.38亿元(中央支持4.2亿元、自治区配套1800万元),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12.33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800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宜州桑蚕茧认定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宜州市桑园总面积达94.15万亩,蚕茧产量13.36万吨,桑园面积连续15年保持广西及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全市近23万户蚕农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