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带领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持发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了誉满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名扬天下,一直是先进的典型和模范。几十年来,他屹立于鲜花与掌声中而不倒,与时俱进,实现了一次次的突破和超越,让村民们过上了“家家有别墅,户户开汽车,资产上百万”的幸福日子,而自己依然“固守”着陈旧小居、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他,执着追求,为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探索,前行不止……他,就是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现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  相似文献   

2.
吴仁宝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西村为什么能几十年红旗猎猎飘,经济步步高?就在于吴仁宝在带民共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善于集合各种积极因素、靠人才、靠智慧促进了科学发展,逐步练就了过硬的科学发展能力。选择决定命运——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抢抓机遇有人把华西经济称为“会议经济”,开会,在华西村大有学问!在华西村,吴仁宝爱开会,华西人也爱参加会,开会已经成了华西独特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开会是吴仁宝与华西人创造先进文化,创造学习型党组织,创造学习型企业,创造学习型村庄有效的路径之一。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汽修厂…  相似文献   

3.
2005年,吴仁宝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典型。首都各大主要媒体在中宣部新闻局的带领下,组成中央新闻采访团,赴华西村对吴仁宝进行采访。采访一位历经40多年红旗不倒的老典型,让中央新闻采访团的记者们振奋、感动。各位记者在结束了为期四天的采访之后,纷纷提笔,用最真诚的心、最朴实的语言向吴仁宝老书记和华西村表达了发自内心的话语和祝福,并以此表达自己对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敬意。《农村工作通讯》记者徐刚的留笔为:大德无边,行者无疆!《农村工作通讯》记者徐明的留笔为:吴仁宝,中国人民的瑰宝!华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春!  相似文献   

4.
也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有8亿多农民、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科学规划、实事求是、逐步实施完成,决不是一哄而上、搞运动、下任务就能完成的。下面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发展路径的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提高,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乡镇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等层面发生重大的变化,但其作为农村二、三产业主体的本质特征没有变,其与“三农”的天然联系没有变,在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乡镇企业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乡镇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近20年的粗放式发展以后,乡镇企业开始面临“增长的极限”,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头渐渐趋缓。这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楷模。他说,我从当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横下一条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村里农民过上幸福日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金秋十月,天下第一村江阴华西村举行了建村50周年盛大庆典,来自美国、英国、日韩等全球50余国家的175家新闻媒体500余名记者集体聚焦这座被誉为中国农民天堂的最富裕村庄,共同见证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过的半个世纪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首要任务。松原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2%。如何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当务之急。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  相似文献   

9.
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艳 《农业经济》2006,(11):10-12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由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苏的重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他是当代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10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要从建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文 《农业经济》2007,(10):44-4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而农民作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大军,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一、当前农民素质现状以及农民素质提高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之友》2008,(1):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予以强调,并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让我们做农科技术普及的工作者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经济》2012,(8):44-45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建村50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与时俱进,在与时俱进中创造特色,在创造特色中完善提升,形成了华西村独特的发展方式、用人方式和分配方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坚持实事求是,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中国长江边上最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因为一个人让这个村庄越来越不普通了。这个村就是华西村,这个人就是吴仁宝。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离世而去,而今延续这个人的是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坐在我面前的是华西村的新掌门人吴协恩。他年近五十,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头发稀疏。他说话不急不慢,温文尔雅,声音不大不小。他的身上体现了苏南人应有的小心谨慎、精明能干的特点。他说他像妈妈,淳朴富态,开口先带笑脸,而其他几位哥哥姐姐则像老书记,白  相似文献   

19.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央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