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西部农村,进城农民不再耕种自家承包地,他们将土地流转给仍然留村的中青年夫妇耕种,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这些夫妇的收入来自村庄,社会关系在村庄,又保持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就是我们所说"中农"。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上,"中农"是留守农村的中坚力量,是"中坚农民"。从当前全国农村情况来看,"中农"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不大,全国不同地区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从时间上看,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为越来越多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安居机会,就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全家进城而将承包地使用权流出,从而就  相似文献   

2.
从长远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从家庭经营性收入看,受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将呈持续态势,而且不可逆转。与此同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大势所趋,但会遭遇价格"天花板"。农产品价格跑不赢生产成本,会抵消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进而影响农民收入。从工资性收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资本技术密集程度会日渐加深,对劳动  相似文献   

3.
就农民利益的实现过程而言,从纵向角度看,涉及到主张、增殖;从横向角度看,涉及到利益实现空间与政策支持。就农民利益实现的意义看,从历史到现实,农民利益的实现都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它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1-2011年江苏省农民纯收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民纯收入变化的区域差异及格局演化。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地区间绝对差异逐渐增大;农民纯收入的高收入区和较高收入区在苏南地区集聚,中等收入区、低收入区和较低收入区在苏中和苏北地区连片分布;从增长速度看,2001-2005年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2006-2011年则集中分布于苏北地区,两个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南北转换;依据农民纯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将江苏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高收入高增长型、中收入高增长型、中收入低增长型、低收入高增长型、低收入低增长型。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农民是指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工种,而身份仍然是农民的进城务工人员。从身份上说,他们来自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乡承包着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着农业劳动,并从农业生产中获得一部分收入。从职业上说,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并以此作为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从农民收入的四大构成要素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对主产区农民增收影响显著;工资性收入是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劳动力输出省份农民增收主要支撑;转移性收入与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密不可分;财产性收入离  相似文献   

7.
超时劳动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中普遍存在,从长期看将危害个人健康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2008年RUMi C数据,构建健康状况、收入和劳动时间的三方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3SLS方法和GMM方法,考察了进城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和收入对超时劳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时间相对长的劳动者的月收入并不比劳动时间在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高,说明《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中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进城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对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劳动生产率这一传导机制实现;劳动时间越长的进城务工人员,其健康状况越差。加大《劳动法》执行力度和实行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将有助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超时劳动问题,打破―移民的健康效应‖诅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广义的收入概念入手,提出收入性质的概念和研究假说,并通过1997~2006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收入性质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①在收入值既定的情况下,收入性质的差异会使农民消费表现出显著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②收入增长性和收入永久性对农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增长性和收入永久性的提高会促进农民消费的扩大;③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民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消费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紧张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养老保障对农民劳动供给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査"(CHARLS)调研数据分析养老保障对农民群体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2013年CHARLS数据,运用Tobit模型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对农民群体每周和每年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养老保障可以降低农民每周的劳动时间,但对全年的总劳动时间影响不显著。其中:(1)根据年龄,养老保障可以降低老年农民的劳动时间,对中青年农民的影响不显著;(2)根据性别,养老保障可以降低男性农民的劳动时间,对女性农民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养老保障减少农民每周的劳动时间,降低了农民劳动的时间密集度,尤其对老年农民的短期劳动供给影响非常明显。众所周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更有效率地发展,关键要提高农民劳动的供给结构和效率而不仅仅增加供给时间。养老保障减轻了农民的心理负担,理性的农民会降低劳动时间或者将劳动平均分配到更长的时间段进而改善健康。出于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幸福指数的角度考虑,建议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农民就业增收主要来自三重空间,第一重空间是不离土不离乡的土地,但人均一亩多耕地的先天资源禀赋使农民无法充分就业。人多地少的矛盾是我国农民在第一空间就业增收无法化解的死结。第二重空间是离土又离乡的城市。2.8亿农民工抛家别亲,走南闯北,收入大幅提高,但居无定所,业无定行。家庭这个社会的基础细胞破裂,整个社会肌体就会发生病变。因此,第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不怕会算账的养殖户,就怕他不会算账。"汇海集团董事长林海春曾经这样表达过"降低养殖成本"的经营理念。在他看来,成本是否低就是要通过算账才知道,只要养殖户愿算账、会算账,就一定能够将饲料的成本算出来。这种会算账的养殖户,用另外一句俗话说,也是比较精明的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认为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有悖于公平观念 ,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的拉大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降低生产效率 ,不利于劳动供给的增加 ;其次 ,农村人均收入低以及增长速度的缓慢 ,限制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目前解决需求不足的重大难题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 ,深入研究我国在 2 0世纪 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的特征、发展态势、成因以及如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实施以来,农经部门以示范社为抓手,大力宣传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农民的角度看,农民合作社是否执行合作社财会制度农民完全不关心,只期望获得最大收益;从各级职能部门角度看,意见各异,有的部门认为合作社就是注册了农民经纪人,经纪人行为是个人行为,用不着执行会计制度.还有的部门认为,合作社是一部分农民为套取国家资金而产生的,早晚会自生自灭,用什么会计制度无所谓.  相似文献   

14.
<正>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核心与关键。南京市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增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南京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将逐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一、南京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旨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变革.本文主要在对新疆巴里坤县花园乡花庄子村的农民进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花庄子村的税费改革虽然较大幅度的降低了农民的税费支出,但从总体收入看,由于收入结构变化等原因,农民负担的减轻并没有在增收问题上发挥理想的作用.为切实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在税费改革之外,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级差土地收入对农产品地区差价和不同经营水平的企业收入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共认,但其对农产品比价形成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到。那么,级差土地收入究竟会不会影响农产品比价的形成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我们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农民在决定其作物种植结构时,从经济上(技术考虑除外)要同时考虑两个基本因素,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工本的大小”和“每亩地能收入多少钱。”所谓工本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指成本的高低,每亩地能收入多少钱,则是指按土地面积计算的收入的高低。应当指出的是:农民确定其作物种植结构时,从经济上的这种简单考虑,正是我们研究农产品比价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直接收入补贴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民实施直接收入补贴是国家对农业补贴政策的重大调整,改革以往通过价格干预进行的间接补贴方式,而采用对种粮农民收入进行补贴的直接补贴方式,以此来稳定粮食产量,刺激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并维护其利益.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从国际角度看,近年来伴随WTO<农业协议>的实施,许多国家把直接收入补贴,特别是与当前产量和价格脱钩的收入支付政策,作为国内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或改革方向.而国内粮食流通领域价格支持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暴露出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遵循国际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方向,实施直接收入补贴以解决我国农业支持现存问题就越来越多的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在评析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在试点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农业直接收入补贴的经验,探讨该项政策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光 《农业经济》2004,(3):10-11
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建设公共财政支农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实现收入增长和充分就业问题。“三农”问  相似文献   

19.
会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但繁杂中也有乐趣,数字"9"就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惊喜. 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会计工作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数字工作,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像编制记账凭证时会把原始单据中数字看错位、把数字中前后位看颠倒等,但其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规律,不妨我们看一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hinese Family Database, CFD),从常住地、人地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定义了四类农户样本,并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农地确权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对长期务农家庭的农业经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农地确权会激励土地承包户提高务农概率,从而提高整体上的农业经营收入;他也会促使非农就业家庭将闲置土地转出,从而增加土地租金收入。研究还发现,农地确权对抵押土地贷款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很难通过间接途径增加农户收入。本文认为农地细碎化、土地流转的非正规化、农业生产的低机械化以及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农地确权增收效力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更加深入的土地制度改革是进一步激发农民增收活力并最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