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黑龙江省审计厅按照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款物的审计监督,确保救灾款物合理有效使用。 一是高度重视,及时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号召发出后,我厅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  相似文献   

2.
8月22日,四川省审计厅副厅长率社保处处长张建蓉等一行赴德阳市及该市旌阳区、广汉市审计局调研地震灾后审计工作,看望和慰问了审计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审计工作。他在对德阳市救灾款物审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要继续抓好当前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真正维护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旺苍县是“5.12”特大地震区域的相邻县.受地震破坏面积较大,全县房屋受损31.6万间.公路交通、电力、水利、通讯、农田受损严重。此次灾害共造成全县8人死亡、6人失踪、7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07亿元。在“5.12”特大地震后,旺苍县审计局全体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主要领导积极主动参与承担抗震指挥部救灾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4.
达鹏 《现代审计》2008,(4):12-12
一、抗震救灾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市审计局在办公楼成危房、通讯中断、人员疏散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组织全体审计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并将审计人员组成五个组投入到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第一组是通讯组,在市指挥中心接听电话、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第二组是值班组,在原办公楼大门处建立临时办公点,确保正常运转。第三组是救灾组,会同发改局.在市级领导的指挥下开展救灾抢险、营救废墟生还人员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陆续调拨到受灾地区。为确保救灾资金、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审计署决定,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2010,(4):36-36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以搜救生命为主的第一阶段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经过逐村逐户拉网式排查搜救,目前已清除死角和盲点,救灾部队共搜救被埋群众1584人,安置受灾群众与灾后重建同步进行。截至24日零时,救灾部队共出动兵力12448人,主要在受灾的玉树、称多、曲麻莱3县的13个乡镇78个自然村(组)实施救灾行动,完成了搜救人员、救治伤员、抢运救灾物资、安置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疫等任务。  相似文献   

7.
同业视点     
《审计与理财》2010,(5):59-60
审计署要求做好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4月16日,审计署发出关于做好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的通知,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努力完成好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任务的同时,切实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8.
汶川8级地震发生以来,宝鸡市陈仓区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全力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谱写了一曲曲抗震救灾的奋斗之歌。  相似文献   

9.
同业视点     
《审计与理财》2008,(7):58-59
广东省审计机关近700人“紧盯”四川抗震救灾款物。近日,广东省审计厅组织了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对全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募集、拨付、管理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审计机关共投入的审计人力近700人,占全省审计机关人力的五分之一。第一阶段审计结果表明,全省捐赠救灾款物安全状况良好,未发现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力 《现代审计》2009,(2):52-53
2008年8月中旬,按照四川省委要求,全省纪检、民政、财政、审计系统从各地抽调350名干部,组成87个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工作组,派往全省39个极重灾和重灾县(区),开展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款物监管。笔者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被派驻川北某重灾县,履行抗震救灾监管的光荣使命。在艰巨而陌生的任务面前,驻县工作组全体同仁不辞辛劳、恪尽职守,并针对本次监管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在构建县区一级救灾及重建监管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情发生后,四川省质监局党组高度重视、快速应对,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立即部署全省质监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省局派出的3个工作组,由局长刘云夏等领导带队已经分别深入到绵阳、德阳、都江堰,组织当地质监部门展开救灾行动。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以来,陈仓区审计局党组,积极落实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关于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指示,带领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及时介入,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物资资金的审计。在第一时间,通过对30多个救灾款物接收管理发放单位的审计调查,摸清了全区抗震救灾款物的规模和数量,跟踪救灾款物走向,检查和纠正在管理发放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和违规行为,积极查办群众举报,先后发出审计整改建议书22份,办理群众举报9件。积极配合省、市审计厅、局检查组和区纪委开展抗震救灾款物管理检查工作,促进了全区抗震救灾物资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为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德阳市审计局及时启动部署抗震救灾应急工作。 一是加强全市抗震救灾款物应急审计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德阳市审计局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款物审计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组、审计业务组、监督检查组,分别负责全市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信息的综合与报送、事务协调和上情下传、下情上报、后勤保障.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业务指导、实施督查、审计情况汇总.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工作中执行审计纪律、落实安排部署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陆续给灾区调拨和捐助了大量救灾款物。为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州审计局及各县审计局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组织领导,把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作为当前最紧迫任务。一是通过审计,全面掌握财政专项拨款和国内外捐款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审计月刊》2010,(5):1-1
4月16日,审计署发出关于做好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的通知,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努力完成好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任务的同时,切实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6.
5月27日,本溪市审计局接到省审计厅转发的《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定期报送有关汶川地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的通知》后,市政协副主席、市审计局局长王佳才高度重视,亲自组织部署,责成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同时,选派了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的两名处长担任审计组长,抽调了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17名审计人员,分别对市、县(区)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特殊党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做出部署,提出了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促进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和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的相关要求,相继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地震灾害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在抗震救灾中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5月17日,又发出号召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倡议书。一时间,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加紧对四川受灾地区受损特种设备的检验、抢修,调派更多的特种设备和维护人员及时赶到救灾一线,为灾区重建家园贡献力量。下面请嘉宾们介绍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审计署为确保救灾资金、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并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组织了对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从审计职能部门角度看,救灾款物筹集、管理和使用关系到抗震救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重建的物资保障能否落实,审计署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救灾款物的滥用现象的发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损赠者的积极性和期望,而且也暴露出救灾款物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十分必要,本文拟对救灾款物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审计月刊》2007,(10):70-71
今年六月以来,京山县连遭暴雨袭击,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救灾资金及物资,紧急救助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及房屋重建工作。为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县审计局对全县各受灾乡镇救灾款物的来源、分配、使用及发放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对受灾特别严重的新市、永隆等镇进行了重点跟踪审计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6):F0003-F0003
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动员全系统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在加强供应受灾地区物质产品,特别是食品、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救灾物品以及国际援助物质的安全和畅通的同时,还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抗震救灾。5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长江率领质检系统29支专业技术服务队奔赴救灾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