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有个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某汽车公司工作。不久前,儿子说公司分配给他一辆“内部价”轿车指标,比市场价低20%,因他不想开车,便委托他妈找个“买主”。她问我要不要?我算了算,“内部价”比市场价要便宜两万多元钱。而且这个“内部价”肯定还有“水分”,否则她不会这么卖力向我推销。只可惜我没这么多现钱。她还说,她儿子所在汽车公司的员工每人都可享受一次性的“内部价”指标购买本企业生产的轿车,有了车还可享受每月数百元的汽油补贴。许多人听说这事后,都羡慕她儿子找了个好单位。  相似文献   

2.
小费的故事     
《中国煤炭工业》2010,(9):37-37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车在郊区的道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景便下车帮忙。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人问他要多少钱。那位男子回答说:“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老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但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  相似文献   

3.
荆烧 《工业会计》2008,(11):44-45
我有一个朋友,外号叫“理财宝贝儿”,买过基金、炒过股票、倒过房子。这些年,她身边的人,受她的影响,跟她一起变成过基金通、股票通、房通……偏偏没有“险通”。一次,她同事的姐姐要买保险,对一些保险常识弄不清楚,便来问我“要是保了再退,还能拿回来多少钱?不是说保险合同有现金价值吗?”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年男人来到市场买菜。当他弯下腰翘起屁股在一个地摊前挑菜时,忽然觉得有人在自己的屁股兜上摸来摸去。他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妙龄女郎站在身后,心里说,让她摸吧。谁知,当他付菜款时,发现屁股兜儿里的钱没有了。他十分感慨地对菜贩说:“我原来以为是作风问题,闹了半天,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5.
亲婆婆     
亲婆婆并不是我的婆婆,而是我小姨的婆妈。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1999年的冬天。1999年冬天,我们是腊月二十四回的家。当我携妻带子回到乡下老家的时候,低沉的天空中就有了零星的鞭炮声以及宰杀年猪时猪的叫喊声,年的气氛便浓了。父母、弟、弟媳和侄女笑着将我们迎进屋不久,屋外就又响起了摩托声。听见“嚓”地一声刹车声响,接着就见一个女子走进屋来,抬眼却发现是在镇上做事的表妹。表妹也是今天放假,转道从我们这里回家的。让过椅子,问过一些情况,表妹就接我们一家去他们那里去玩几天。起初我没答应,我看了一眼妻子和儿子,想了想说:“再来吧…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改变     
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到电器工厂求职。厂里的人事主管见他身材瘦小,衣着邋遢,觉得很不理想,就推诿说:“我们这里现在不缺人,你下个月再来看看吧。”没想到过了一个月,他又来了。人事主管说:“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再次拒绝了他。他回去向别人借了一点钱,买了一身整洁的新衣服穿上又来面试。主管见这个人如此死心眼,索性抛出一条最具“杀伤力”的理由来回绝他:“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接收你。”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工业》2004,(4):69-69
买菜的启示一位老板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二下,答道:“是的。”我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呢?”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是的。”他回答。“那么,”我笑着提醒他,“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职工的生产力呢?”他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我。最后,我总结说:“一方面是你在工资单上跟职工动脑筋,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质量上跟你缺斤少两——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篇文字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还会见到她,要是那样,就不写她了.却再也没见到.北京太大,存自行车的地方太多,她也许又到别处做一个看自行车的人去了.或者,又受到了什么欺负,憋屈无人可诉,便回乡去了?总之我没再见到过她……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运输户刘树林已经休息了好几个月没再出车。“这两年经济不太景气,每年都是从秋天开始,忙大概四五个月的时间吧,然后就闲着了。不像前几年,夏天也干活,非常忙。”他说:“这样也好,就当休息了,总不能一直那么忙。”  相似文献   

10.
前妈(散文)     
我这里所说的前妈,是我父亲的前妻。她与我父亲生育了两胎,一男一女,女儿没养活死了,男儿成活了,便是我哥,整整大我十二岁。父亲与他的前妻离婚后,整整隔绝了十多年,直到我哥结婚成家时他来接我们,我们才算第一次过门。曾记得在进我哥门之前,我问我爹:“我该叫我哥的妈什么呢?”我爹想了想说,那就叫大妈吧。可进门之后,  相似文献   

11.
“凶”主任     
毕业了,我分配到江南机械厂。入厂培训刚结束,我即被派往军品一分厂二车间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到一分厂二车间实习的头一天,主任张明强便给我留下了很可怕的印象。当时,他将我带到班组,班长大大咧咧地让我先歇1天,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主任就很生气地吼道:“不行!马上给安排做事!”我吓坏了,心想:“糟!碰上给安排做事!又碰上凶主任。”想溜吧!有贼心没贼胆,见了主任腿发软。  相似文献   

12.
后唐的第一个皇帝庄宗李存勖,需要钱赌博和赏赐伶人,那时张承业管府库,不肯给他。庄宗要不到钱闷闷不乐就留在酒库里喝酒,喝醉了,让自己的儿子李继岌给张承业跳舞。跳完了,张承业拿出自己的宝带和马匹赠送李继岌,庄宗指着钱对张承业说:“李继岌缺钱用,你给他一点钱嘛,宝带和马有什么用?”张承业谢罪道:“国家的钱是不能据为己有的,这是国家的制度规定的。”庄宗无法,便又用言语来刺伤他, 张承业还是不给分文。庄宗再要,他则拉着庄宗的衣服不住地哭泣, 庄宗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87岁的老母亲突然得了肠梗阻,住医院要动手术,她担心过不了手术关,于是在手术前对我们兄弟姐妹说些嘱咐的话。她对我说的话是:“你不适合办公司,而适合当老师!”她对我一锤定音。我就办不了公司?忘了听谁说过,“聪明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办企业的人,相信都犯过各种错误。我原来在四通做出过成绩,那是主管开发工作,不是第一把手。后来离开四通自己出来办公司,结果没办好,没赚到钱反而赔了。  相似文献   

14.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我们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没等司机回话,我便走了。在飞机上,我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堂生动的MBA课题材——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  相似文献   

15.
初识段庆新,是暑期前在北戴河重要用户供电系统改造工程协调会上。一眼看去,便觉这人做事扎实,为人淳厚,是个干事业的人物。又听说他是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劳动模范,因为工作,未能赶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五一前夕的表彰大会,便有了找他一谈的想法。他说虽然工程已经告竣,但还没接受暑期运行的检验。我便与他相约在秋天。北戴河素有“夏都”的称誉,每逢暑期,人声鼎沸游客熙攘,中央领导机关也多在此办公,秋天却是一个清凉世界。段庆新脸上晴空一样爽朗,把我让进了会议室,四壁都是夺目的锦旗。53岁的段庆新,31年前从北京电力学…  相似文献   

16.
休年假,对许多职工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十建公司防腐绝热安装公司的司机徐亮今年的年假却休得不是滋味。今年4月,徐亮开的客货两用车到了报废年限。随着车辆的报废,他也失去了心爱的司机岗位。年休假过后,他便面临着持岗。没想到自己开了8车车,行程20多万公里,从没出过交通事故,现在,说待岗就待岗了。徐亮整天想着这事儿,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年假还没休完,他就来找公司领导“要活干”。领导告诉他,防腐公司施工一线劳动力不足,转岗只能去一线于防腐。“于防腐?”徐亮怎么也想不到会让自己去手防腐,那个又脏又累,整天…  相似文献   

17.
许诺     
那天,在朋友家里,我结识了一位女孩。当她从朋友的口中得知我有作品常见诸报刊后,便一见如故地和我攀谈起来。看得出,她也是位文学爱好者。临走时,她诚恳地对我说:“我有一篇散文稿,自己始终感到不满意,能不能帮我修改一下?”我爽快地应道:“一定尽力!”于是,我们约好星期五我在办公室等她。到了那天,我边整理手边的稿件,边等那位女孩。忽然,一个念头闪进我的脑海:“何必那么认真呢。我和她仅仅是一面之交,再说,人家也未必能拿着一篇稿子跑那么远的路让你这无名小辈修改?”想到这儿,我便骑上自行车下厂去了。第二天刚上…  相似文献   

18.
初秋游拉萨     
芳菲 《工业会计》2004,(10):52-53
“十·一”长假前夕,朋友小苏来请教我这个超级驴友去哪里游玩。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时间充裕是一大优势,再加上酷爱旅游,我得以经常在别人工作的时间四处旅行,到了假期就在家里躲避交通高峰。想起前几天才游历的拉萨,便对他说:“你不是一直向往西藏嘛,我正好刚回来,可以给你讲讲在拉萨旅游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9.
老工人于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天他接到了退休通知,却坚持要把没做完的工作做完再走。问其原因,于师傅说:“在制丝车间这么多年来,自己当过班长,后来岁数大了让给年轻人。很多人都觉得老同志难管,什么班组的事都不参与。我也对班组的工作懈怠过、对班长的管理消极对抗过。新班长小毛上任后,我觉得我的工作热情又被唤醒了。他来班组第一天就找到我,  相似文献   

20.
赵阳 《现代班组》2011,(8):28-29
老工人于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天他接到了退休通知,却坚持要把没做完的工作做完再走。问其原因,于师傅说:“在制丝车间这么多年来,自己当过班长,后来岁数大了让给年轻人。很多人都觉得老同志难管,什么班组的事都不参与。我也对班组的工作懈怠过、对班长的管理消极对抗过。新班长小毛上任后,我觉得我的工作热情又被唤醒了。他来班组第一天就找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