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鸟瞰平度大地,一座座铁塔巍然屹立,一基基电杆翻山越岭,一条条电线贯穿山河,把光明和繁荣传递到四面八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代代平度电业人。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共同熔铸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信念和追求。他们踏着时代激越的鼓点,薪火相传,谱写光明。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9,(1)
根据陕西省电力公司新编制的2009—2010年城乡电网建设投资计划,明后两年新增城乡电网投资160亿元,着重加大城市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改善和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实现扩内需促增长,增强经济社会和电网发展后劲。新编制明确了2009—2010年发展规划为330千伏以下城乡电网,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8,(20)
日前,从贵州省兴义供电局计划部获悉,贵州电网公司2009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强建全省电网,其中兴义供电局电网下划2009年投资计划10.618亿元。据悉,兴义电网10.618亿元投资预计将重点建设220kV及以上主网、城网、县级配网建设与改造:其中2.618亿元用于2008年续建工程500千伏金州1#变、220千伏荷城变、35千伏级以上配网建设;2.5亿用于2009年新建500kV金州2#变扩建、220kV香书塘变、220kV围山湖变、500千伏金州变~220千伏兴义变双回线路工程,1.8亿用于城网建设和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5.
6.
7.
作为行业老大,烟台万华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活得滋滋润润。但它却用了八年时间,投入巨资,踏进一条很多人曾尝试失败的新产业 相似文献
8.
9.
近几年,中国电网企业的步伐加快,发展迅速,电网系统的运行电压等级、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6个跨省规模的大型电网,形成了保证长距离输电的完整电网网架。文章从电网企业业务范围出发,以投资、财务管理为基点,结合目前电网实际状况,围绕电网企业现有的管理和电网发展趋势所产生的矛盾,阐述了目前电网企业在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9,(2)
据福建省电力公司介绍,今年,福建省电力公司计划投资120亿元,全面加强500千伏主干电网建设,实现500千伏大环网,积极推进华东联网第二通道工程、福建与广东直流联网工程。今后,福建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的电网隐患和“卡脖子”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福建省电力公司表示,今年,福建电力将建成500千伏南平穆墩、龙岩卓然输变电工程,实现全年投产500千伏新建、扩建变电站3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9,(8)
从4月22日召开的云南电网公司二季度计划基建协调会上了解到,截至4月21日,云南电网公司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工程项目12项,百分百完成阶段计划任务。一季度共完成电网投资30.9亿元。占2009年投资计划的25%,高于南方电网公司14%的平均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李品清指出,一季度基建战线的广大员工奋力争先、紧抢工期,将责任机制层层传递、落实,百分百完成了阶段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5,(8):17-17
陕西省电力公司为积极落实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符合陕西实际的电网建设规划:计划投资260亿元,用6年时间建成330千伏“四纵两横三环”坚强电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9,(7)
据悉,从2009年开始,广西电网公司准备连续五年,每年投资13~15亿元用于桂林电网建设。按照规划,广西电网公司五年内将投入60多亿元用于再建两个新的桂林电网。2009~2013年桂林电网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构筑起220千伏网架主要依靠500千伏变电站支撑的格局,形成220千伏电网在桂林中部为双环网、南部为不完全双环网、北部为220千伏链式网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16.
被喻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智能电网一经提出,即刻引发各方热切关注。尽管智能电网整体规划年底才有望出台,但各电网公司早已提前规划,国内外设备制造企业也都争相参与。在这看似热闹非凡的局面背后,智能电网的“中国式”道路真的已经进入了“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电网投资。但目前不合理的输配电价水平和结构导致了电网投资的低回报率,严重阻碍了对电网的投资力度,增加了电网公司的运营风险。建议建立符合合理回报原则的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适当提高输配电价、建立电网建设基金、扩大电网投资建设主体、国家电网公司整体上市筹资。 相似文献
20.
在奥巴马欲以能源革命将美国重推全球经济顶端之际,智能电网在中国也开始风生水起,中国电力市场变得热闹非凡。在全球资源逐渐稀缺的今天,智能电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革命。然而面对定义之争、标准之辩、路径如何选择等各种问题,却又一时难以厘清。怎样将一个庞大的体系更新换代并能灵活运转,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诱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