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省委书记回良玉带领省五套班子来张家港市进行集体调研时,对张家港精神的新内涵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将其精辟地概括为“四气”,即“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团结拼搏”的士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张家港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的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张家港人创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16个字的张家港精神。它是张家港市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源,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省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使之成为江总书记倡导的“五种精神”在江苏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邢鹿  范达  戴莹芬 《江南论坛》2005,(12):60-61
今年5月13日,是江泽民同志为“张家港精神”亲笔题词十周年。十年来,张家港精神传遍全国各地,对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张家港精神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之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多次讲到“要让张家港精神永放光芒,张家港的发展永立潮头。”最近.本刊记者又一次采访了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  相似文献   

4.
张平 《江南论坛》2008,(2):49-50
作为江苏省“两个率先”第一方阵和苏南板块重要一员的张家港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确立崭新的资源观和效益观,自2004年起,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行为的方式,首倡“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理念,并成功地将其与张家港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大型公益文化活动为平台推动理念实践,产生了广泛的活动影响和显著的品牌效希。  相似文献   

5.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珉介绍“苏州速度”有三宝:张家港精神是第一宝,昆山之路是第二宝,亲商理念是第三宝。集中反映了苏州和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本期继上期再推出阐述“昆山之路”和“亲商理念”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1,(12):72-73
2011年金秋时节,第八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硕果盈枝的长江之畔隆重举行。“文明张家港”2011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1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7.
邢鹿 《江南论坛》2002,(3):43-44
以创造“张家港精神”和两个文明建设辉煌业绩而闻名遐迩的秦振华,1997年底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他在忙些什么?他的雄风壮志还像当年一样威猛吗?“张家港精神”还是那样震撼人心吗?人们善意地关心着、猜测着。在退休以后的社会舞台上,秦振华仍然争分夺秒,惜阴如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开始实行“农保转城保”的新政策以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张家港也不例外。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数据资料,探讨了张家港推行“农保转城保”政策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从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港口工业名城。张家港的倔起,靠的就是江总书记高度概括并亲笔题词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张家港精神》一书的首发式。这本书是秦振华同志从张家港市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对5年领导工作的一个全面回顾和总结。书中收录的文稿,生动记录了张家港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述了可贵的“张家港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凝聚了秦振华同志的心血。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张家港精神”,对于激励张家港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此,我向秦振华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张家港是我省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先进典型,也是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在国家宏观控制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张家港市经济能够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是十分不易的。回顾总结经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弘扬了“团结拚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制定了一条科学的结合张家港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时代产物,是张家港83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硕果。1992年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张家港在秦振华同志的带领下,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不仅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且推进了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华精神升华为张家港精神,得到了省委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抓住这一典型,大力总结推广,进而中宣部又将它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样板,在张家港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宣传推广,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张家港时,看到张家港欣欣向荣,一片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看…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10,(12):I0002-I0003
2010年金秋时节,第七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稻香橘黄的长江之畔缤纷亮相,2010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第四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颂”全国曲艺作品征集活动、CCTV“电影之歌——文明张家港·幸福永联村”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精品展开幕式暨“中国书法之乡”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14.
张家港位于沪宁之间,长江下游南岸,是我国长江沿岸的一座新兴对外开放港口。目前,投资总额达2.6亿元的张家港二期建设工程已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文试从张家港的发展地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探讨其发展战略。 一、张家港的发展及其地位 综观长江沿岸各主要港口的发展史,张家港可谓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从1968年开港至今,货物年吞吐量已超400 ×10~4t,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居江苏各港之首,并开辟了27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成为我国一座中型的现代化对外开放港口。  相似文献   

15.
1995年盛夏,我去张家港市调研,第一次见到秦振华同志。在我的想象中,江南水乡的苏州人应是吴侬软语、清秀文静。但眼前的秦振华却像一个山东大汉,身材粗壮魁梧,说话铿锵有力。谈起张家港的情况如数家珍、充满豪情,讲到张家港的未来胸有成竹、充满信心。他的神情,他的言谈,他的举止,总使人感到有一种力量、一种劲头、一种精神。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的张家港精神,在这位市委书记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随着时张家港了解的深入和与秦振华同志接触的增多,我愈加感到张家港的…  相似文献   

16.
江南牛 《江南论坛》2001,(6):17-17,19
苏南地区是我国社队工业——乡镇企业的发轫地,从异军突起至今,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蓬勃发展阶段,而期间改革开放的“天时”又使苏南人的精神有了新的升华.江总书记倡导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就是推进新世纪苏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巨大精神动力.它与“四千四万”精神、“昆山之路”等宝贵精神财富一样.使苏南模式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同时又促使它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0月3日,江苏电视台在“共和国建设者”新闻专栏中,报道了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市委书记秦振华的事迹,展现了他为改变张家港面貌,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所作的艰苦工作和突出贡献。 本刊今天刊登顾宪采写的《张家港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旨在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高杰 《环境经济》2004,(2):36-39
苏州市和所辖的张家港、昆山、常熟、太仓、吴江5市已全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现了全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群”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统计部门也刚刚公布了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县(市)的最新排名,在列为最发达前10强的县(市)中,苏州所辖的5市全部跻身其中,被国外媒体称为“了不起的苏州群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悉,2001年11月28日,江苏张家港和常熟的农村信用联社翻牌,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商业银行,但比“首批”更具突破性的,其实是隐藏在这次变革中的产权制度变化———由此可能会催生完全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在这两家银行的股东名册本上,自然人、私营企业占据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20.
我每次回到张家港,都有两种非常强烈的感觉。第一种就是回到家乡的激动,因为张家港是我的故乡,是我的家,也是我的根,我在张家港生活、成长了二十年。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同学,而且有我童年的记忆和学生时代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