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经济研究》2008,(8)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多大的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挤出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过分偏重GDP、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和教育结构失衡等。要实现经济和就业同步增长,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对以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速度,然而,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出现了高经济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现象,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带动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文章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增速较快,但在GDP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并没有保持相应的同步增长.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偏好和对就业问题的相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增长目标优先、就业目标滞后,导致就业增长日趋缓慢;二是数量目标优先、质量目标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运用差分公式法和经济增长模型法分别测算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就业弹性值。指出了差分公式法的局限性。测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水平出现显著性下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最后,就提高我国就业弹性水平以促进就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国或地区的GDP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处于非均衡状态。大量制度安排,如政绩考核、城乡制度差异、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外贸体制等存在逆向效应,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矫正现有的逆向制度安排,保持适当的投资和出口规模,同时努力扩大消费,使消费、出口、投资协调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