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明 《经济问题》1992,(4):42-45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振兴国家财政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就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起步开始,就一直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国营大中型企业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审计部门作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应当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应当明确树立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而努力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而且对财政自身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与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焕 《经济问题》1992,(3):36-39
以研究如何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讨论热潮。报纸杂志,佳作连篇,既有理论工作者的睿智,也有实际工作者的体会。这说明不仅中央十分重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而且全国人民无不希望国营大中型企业充满活力。本人也不揣冒昧,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看待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及目前的活力问题 我国目前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企业13000多个,从数量来说,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但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而上缴国家的利税更是占  相似文献   

5.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和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的影响,国营大中型企业一直活力不够,大多数企业效益低下。在影响企业活力和效益的因素中,有的属于国家和社会大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最近,安徽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实际,下发了《关于搞活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若干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7个方面,制定了36条具体政策,对企业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九一年中央工作会议确定把增强国营大型企业活力的问题提到了一个突出位置上来,这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普遍关注国营大企业活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为数众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的搞活与发展问题。否则,将不利于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无助于大型企业的搞好。本文试图针对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物质保证。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约1.23万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6%,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6%,上缴利税占67%。所以搞好大中型企业,并使其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营大中型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八五"期间为集中力量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时期,同时宣告治理整顿阶段的结束.据此,可以认为,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将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8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但是,8年的努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处境日趋恶化,亏损增加,效益滑坡……与近10年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形成显明的对比。如何正确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国营大中型企业怎样摆脱困境?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请他就上述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营大中型企在对外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几年来我们针对湘潭市工业基础比较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比较多的特点,在外汇管理方面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确引导、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1.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办自营进出口业务,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989年,我们据中央有关鼓励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办自营进出口业务的精神,积  相似文献   

12.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作者分别从产权角度、分配角度、市场角度和资金角度等多个侧面研究了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截止1984年底,山西省共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411个,其中大中型企业162个,在数量上仅占6.8%,但在133.6亿元的全省国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中,大中型企业完成85.8亿元,占64.5%,在全省国营工业企业上交的利税13.6亿中,大中型企业完成12.96亿元,占95%。不难看出,全民所  相似文献   

14.
广州经济活力不如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市、县,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广州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与珠江三角洲其它市、县集体经济的生机活力形成鲜明的对照。要发挥广州经济的新优势,必须调整广州大中型企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形成全民、集体、股份、合作等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存的企业产权制度;迅速发展集体经济,增大其比重,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主体;逐渐减小国营经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迅速地成长和发展,由1978年的67户发展到1990年的309户,其中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230户。这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别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数和国营工业企业户数的6%和29.95%,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供给的主要提供者。1990年,广州市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国营工业总产值82.71%,固定资产的84.85%,职工人数的72.09%,已交利、税、费的84.76%。  相似文献   

16.
关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改革12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搞活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治理整顿以来,把搞活大中型企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应当说,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活力状态,包括大中型企业在内,与改革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仍然活力不足。近几年出现了产品滞销、库存积压、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亏损额和亏损面  相似文献   

17.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直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练好内功,同时也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民经济运行血脉的银行,与企业息息相关,在搞好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银企合作带动国民经济的血液——资金正常流动,必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中型国营商业企业的改革已经过好几个年头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活力问题。那么,大中型国营商业企业改革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必须变革单一结构的国家所有制为多元结构的各种所有制并存的共有制,从经营方式上寻找一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佳途径,走股份制则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道路。一、实行股份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最佳途径大中型国营商业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能够发挥在市场的主导作用。我以为,企业活力强的主要标志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经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目前以股份制和集团企业(公司)为主体的国营、民营、集体、组合形式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益增多,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范围广泛化、管理层次多极化。由于企业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其主体法人化,利益市场化。大中型企亚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已成为热门话题。就内部审计对搞好企业是否有利,能否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仍是一个需要叨确的问题。笔者试就此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