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防工业是保障国家军事力量及军事优势的重要科技和工业基础,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带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动力,是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最重要领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当今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日益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国防工业走军民融合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有助于扩大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发展后劲,提高自主创新效率效益。国防工业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的实现,主要是基于科技扩散集成效应、优势叠加倍增效应和共享协同互动效应。为更好地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自主创新,需加强军民融合式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防知识产权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有效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过程中大量资金需求与单一融资渠道的矛盾,提高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基于军民融合战略,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着手,剖析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目前体制下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国外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建设的研究,构建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总体框架,阐述所涉及各机构、部门的职责,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释放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利用潜能,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战略产业体系;军民结合也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演变过程。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对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制度的变迁历程、变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对新一轮的制度变迁给出了模式建议,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体制建设、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军民融合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存在宏观环境约束、社会资本缺失、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和困境,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主导作用和融合治理结构等视角提出突破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瓶颈的路径机制,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中国历史上通过劳武结合的军事制度实现军事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协调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这种深度融合方式主要通过主导机制、规范机制、协调机制、互惠机制、保障机制等发挥作用。如何实现军民一体化,发挥各军民融合参与主体的能动性是实现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富国强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军民信息融合是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军民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文章从军民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流、整合、互动和共享需求的分析,指出军民信息融合的关键在于权威的信息融合平台、有效信息流的形成机制以及信息融合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军民信息融合存在三个路径及相应的军民信息融合发展对策:以交易为核心、以协同制造为核心及以军民一体化为核心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6,(10):190-192
<正>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军民融合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加快推进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破解军民融合管理与国防科技创新有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工业动员以静态能力为切入点、以生产能力扩张为着力点、以实力形态为主要配置方式,具有很强的结构“刚性”,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由此,转变传统研究视角,借用DA(动态联盟, Dynamic Alliance)理论,分析DA与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内在联系,即柔性、响应性、快速性,界定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内涵,构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潜力和能力结构,提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对我国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4)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持续向多层次、全要素纵深发展。"民企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传统的军工企业依托自身固有的优势加速向民品市场拓展,新时期军民科研生产组织的融合度达到新高度。目前,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实践中,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某些效率风险已孕育甚至是凸显或发生,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遭受损失。需规避军民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效率风险,最大化资源融合效率,使军民融合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强国战略、兴国之举和强军之策。  相似文献   

12.
李娜  陈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33-141
军民融合创新是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结合,对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基于创新协同视角,主要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类并量化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回归方法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协同度整体上仍属于低度协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水平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对该领域实施相应的干预与扶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在总结国外实践经验并分析我国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成效与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的协调发展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现途径。本文探讨了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及其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外部协调和国防科技工业各相关领域之间的内部协调两个方面,以及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初步构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协调发展体系,体系具有协调平衡、资源配置、完善机制、统筹兼顾的功能;并针对体系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军民结合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 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物质条件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二者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而企业内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对军民融合的适应性是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初步迈入中等级别,但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各种资源在军民两大体系间的流动、共享和优化配置。既可释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红利,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可聚集各方面的资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虽然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大量军工优质资产将在民用领域盘活、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但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难点突出等问题。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法治建设,健全管理机构,统一标准,建立沟通平台,重点领域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rgration)是当前的国家课题,是部队深化改革时期所要探寻适合中国特色融合方式的新型模式,是体现"军转民""民参军"应用实践的决策依据.我国当前的军民融合发展正在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其中,国防科技工业是推进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在我国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出版工作发挥其传播重要力量、增强军民融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防效益),体现"为军服务"理念,是目前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物质条件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二者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而企业内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对军民融合的适应性是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初步迈入中等级别,但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军民融合技术的特殊性,现有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现有研究中,鲜有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系统解析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核心问题。知识网络模型是分析多要素参与复杂过程的有效方法,可用来分析多要素参与的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基于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涉及的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组织和社会环境6个要素,构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知识网络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防工业,代表着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不仅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因而对有效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有了更好发挥国防工业优势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迫切要求把国防工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新型城镇化之中,努力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现模式。依据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理不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主要有延伸裂变模式、纳入聚变模式、互动扩张模式、集群衍生模式和优化升级模式等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