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场“倒春寒”,旅游、运输、餐饮、会展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渐显露。但是,“非典”挡不住中国经济列车的前行。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逐步变为由市场驱动的经济内生增长机制,“非典”这一突发的、暂时的因素,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目前经济过热了吗? 自从2002年8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劲升了9.9%。虽受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GDP仍然增长了8.2%,工业生产、投资、出口和金融业等国民经济的多项指标增速成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汽车制造、钢铁、房地产、能源等行业发展迅猛、产销两旺,电力供应曾一度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3.
由非典疫情引发的“寒冷的春天”正在渐渐离去,从每天公布的疫情数字变化可以看出,非典正在得到有效的控制,夏日的温暖已经让人们感受分明。然而,SARS带来的后遗症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会逐渐显现:经济运行正在遭遇经济学家所称的“需求抑制型灾难”,本刊着重关注的大陆桥经济带也多多少少受此情形影响。令人鼓舞的是,应对非典的一系列举措正在江苏、河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展开,经济和财富仍会是大陆桥的本色。为此,本刊本期推出“应对非典,发展经济”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春节假期,大家都热切关注、讨论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从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促成经济下行拐点我们可以“非典”为例作为参照标准。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经济自2002年第一季度开始,增速逐渐递增,到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提高到9.9%,是1997年以来季度GDP的最高速度。受非典影响,第二季度GDP增速出现较大回落,只有6.7%,上半年增速降为8.2%。但非典结束后,经济迅速恢复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9.1%,前三季  相似文献   

6.
刘国光 《经济前沿》2003,(11):10-13
我国经济自2002年第一季度开始,增速逐季递增,到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提高到9.9%,是1997年以来季度GDP最高增速。受非典影响,4—5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第二季度GDP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只有6.7%。但非典结束后,经济迅速恢复了强劲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韦玉 《发展研究》2003,(7):9-11
在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达到12.6%快速增长的良好开局之后,从4月份开始受非典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采取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二季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6月全省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3,(6):34-35
面对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事,四月下旬以来,绍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沉着应对,一手严抓防范“非典”,一手紧抓发展经济,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绍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忽然想到     
一可以说,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中国进入了“非典”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被确诊的“非典”患者,全国每天以百人左右的速度递增;“非典”的重灾区由广州北移到北京,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非典”疫情的中心。第二,莫大的、无以名状的恐惧感,如压城  相似文献   

10.
自4月中旬“非典”疫情在我省爆发以来,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也给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典”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已逐步显现,特别是在以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体的服务业领域,“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在消费租出口受到“非典”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如何抑制“非典”对投资的影响,保持投资的增长势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和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基础上,也要看到受"非典"影响较为严重的部分行业仍未回复到正常增长水平;受疫情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原本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袭扰全球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首当其冲 ,受害最重 :7778人患病 ,72 8人被夺去生命 ,分别占全球受感染和死亡人数的 91%和 90 % ;此外 ,截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 ,仅中国旅游业就因此蒙受经济损失高达 2 10 0亿元人民币。“非典”猛于虎 ,一时间人人自危 ,谈“非典”色变。甚至在取得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胜利的今天 ,人们仍然心有余悸。“非典”是恶魔 ,可恶之至。但通过它 ,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场严峻检验 ,从而促使我们积极应对 ,把指导思想搞得更科学、更端正 ,把改革…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3,(7):51-52
“非典”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说明我们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方面的准备不够,这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控制“非典”等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经济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大田经济、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如果说:大田经济是“主机”,乡镇企业为“两翼”,那么,庭院经济就是农村经济腾飞的“驱动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首先,庭院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既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03,(6)
非典疫情大面积爆发以来,街市明显萧条了:餐馆成片歇业,歌厅门可罗雀,商店人流稀少,会议基本取消。有人惊呼中国经济已被SARS毒倒,非用猛药不可了,于是重提“扩张性财政政策”,强调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 下药还须对症,贸然施以猛药,很可能病魔未除而元气已伤。“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在总需求严重不足时使用,且本身有很强的副作用,而非典冲击是否已经导致总需求不足呢?如果非典冲击导  相似文献   

16.
铜墙铁壁     
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业无疑是受影响最直接,损失最大的行业之一,承担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运输任务的乌鲁木齐铁路局也不例外。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乌局数万名干部职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铁道部的一系列要求部署,抗击非典,安全生产,确保了大陆桥畅通无阻,确保了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的运输,确保了铁路职工和旅客货主零感染。这期间,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限于篇幅原因,本刊只得选取一些侧面来展现“乌铁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加拿大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至2004年度,加拿大在经历“非典”、疯牛病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大火等突发事件冲击后,其经济从2003年底开始明显复苏、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快速上升。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扬等因素推动,尽管加元对美元汇率已经升至12年来最高水平,但未对经济总体走势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本财年加联邦财政总收入1862亿加元,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受“非典”影响,特别是对餐饮、旅游、运输等行业的严重冲击,4月份的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但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非典”大规模扩散发生在4月下旬以后。因而对五、六月的影响会更大。由于“非典”事件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非典”事件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非典”高发地区的防治能够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其他地区不会扩大,且不会发生大的反复,今年预期的增长目标能够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对未来的预测虽然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如何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借以除弊兴利,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0.
疫情对消费行为的非典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经济论坛》2003,(16):89-89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直接需要消费者参与的商业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餐饮业、旅游业、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大型商场、各种娱乐业等。“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非典”疫情究竟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经营者应该有哪些启示,很有现实意义。一、“非典”疫情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变化1.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大大增强。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性要求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