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方面构建衡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河南省九个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实际,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维度构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18年河南省18个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主要集中于郑州及其周围地区,中等水平区城市最多,低水平区主要位于豫南豫东等边缘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平衡,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不够,社会民生仍需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高亚满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74-179
为研究河南省18个地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方法——熵权法从智慧基础条件、智慧产业经济、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管理规划4个方面对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位差异,政策倾斜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有限,存在智慧城市发展不均衡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该研究可为河南省智慧城市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决定性成分,是衡量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知识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创新、环境水平创新3个方面构建符合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对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为各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7个(济源市除外)地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可为各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下,为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情况,利用DPSIR模型理论,从5个维度构建了由27个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选取了四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代表省份(浙江省、河南省、陕西省和辽宁省) 2011-2019年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和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实际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指标权重大小驱动力>压力>响应>状态>影响,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越大,压力指标越小,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越高;第二,城市低碳发展受地区发展水平的影响,各省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河南省5个地市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本研究认为,根源于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农民工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鉴于此提出,应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十五"时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水平由36.2%上升到43%,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以及地域延展,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迫切,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城市"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5个非省会城市,也是所在省的除省会外重要的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几年来,这5个城市的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无论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发展速度上,在全国城市体系中都处于上游水平。这5个城市发展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又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何认识和比较这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这5个城市在中国城市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基于这一目的,笔者在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和城市统计专业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2013—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绿色发展数据为样本,利用熵权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18个地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不同状态,但各地市低碳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循环发展水平;郑州等地市绿色效率呈现出强有效状态,开封等地市呈现出弱有效状态,平顶山等地市呈现出非有效状态。据此,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河南省绿色循环低碳协同发展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16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及分类。结果显示郑州市创新能力最强,洛阳市次之,鹤壁市的创新能力最差,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可分为4个等级。最后通过分析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概况及原因,为提升各地市区域创新能力及缩小地市间差距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浩 《乡镇经济》2008,24(6):102-105
由于城乡之闽发展绩效的差异,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实施城市倾向经济政策的制度激励,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使用河南省108个县(市)截面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加大投资力度或增加社会总投资中农村投资所占的份额,都对增加河南县域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新动能内涵的理解构建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结合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及其核心要素的集中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且各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表现为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艳丽 《特区经济》2013,(1):124-126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河南整体工业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两方面分析了河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环境。笔者认为推进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省情,充分发挥省内各城市的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本市发展的产业,整体规划新型工业化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东省各地市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17.0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区域差异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与各地市的人口与医疗保障水平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对此,提出了加快各地区经济发展、实行医疗保障服务的差别性支持、完善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及直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从2009年—2012年各个省市的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把河南省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同全国范围内、中部六省的均值进行比较,对河南省的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同时依据2010年—2013年的相关科技资源数据,对河南省内各地级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河南省的科技要素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结构配置上不合理,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较薄弱,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高,最后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供政府和科技主体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志娟 《特区经济》2011,(10):173-175
产业结构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1978~2009年历史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现状,发现现阶段尽管河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存在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结构偏重、服务业发展滞后、能源消耗偏高等问题。因此河南省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合理化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冉 《改革与战略》2011,27(5):113-115
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绿色创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等循环经济下完善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