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南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江苏具有特色的地质遗迹。采用综合考虑地质遗迹所处构造单元、地貌单元及其组合分布规律的区划方法,将江苏地质遗迹自然区划分为3个地质遗迹区,7个地质遗迹分区和16个地质遗迹小区。文章针对江苏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问题,提出加快完善已建地质公园、积极引导地质公园申报建设、推动地质遗迹保护点(段、区)建立、深化地质遗迹相关研究、完善地质遗迹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长的高原公路——川藏公路(全长2413公里)我国最长的输油管线——青藏输油管线(全长1080公里)我国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由此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地质事物和地质现象,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体、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现象等。盘锦市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有三角洲沉积地质遗迹、曲流河沉积地质遗迹、风成沙丘地质遗迹、石油开发矿山遗迹、地热、矿泉水、高密度盐卤水等。旅游地质资源与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为了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是晚前寒武纪地层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地质发育特征鲜明,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文章说明了地质公园的相关概述以及系统的介绍神农架的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分析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神农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对神农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质公园建设,其意义不仅是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更为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地质公园的建设力度,这无疑成为陕西谋求发展秦巴山区经济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6.
刘超  曾克峰 《特区经济》2012,(2):174-176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有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两大宗旨。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地质遗迹资源与地学环境的保护,而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的构建思路。本文吸取品牌延伸战略与"1+1>2"整体效应的精华思想,贯彻科学性优先原则,提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构建的一般思路为"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旅游产业-优势旅游品牌-品牌扩张-旅游产业链"。并针对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给出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链构建策略:围绕地质遗迹景观行政整合旅游资源,围绕地质公园旅游配置县域资源,以地学科普游为主要产品构建区域产业链,以区域规章制度保障品牌质量与产业链的运营。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文章在阐述了江苏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与科普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岩石遗迹、矿物遗迹、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遗迹等。宁德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文章从加强地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宁德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环境公民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对环境友好的具有一定全球意识的公民,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地质公园建设,可以为环境公民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培养其相应的技能与知识。为了发挥地质公园推进地质科普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环境公民方面的作用,应纠正片面追求地质公园经济效益的倾向,加大科普投入,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和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功能,为营建以地  相似文献   

10.
朱慧  曾克峰  刘超 《特区经济》2013,(1):194-196
通过思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数据的比较,认为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是思南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思南的经验告诉我们:①西部贫困县地质公园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②地质公园可以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品牌;③地质公园建设为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机遇;④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⑤地质公园的建设为区域产业调整提供新思路;⑥地质公园建设提升了地区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钰栋  唐君辉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84-291
实际地质体具有信息量巨大、构造复杂等特点,目前工程尺度的地质建模技术普遍存在精度不高、“人机交互”过多等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插件Dynamo、在Revit软件中对复杂地质体建立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自编节点,实现对勘探孔点云数据的Kriging插值、生成NURBS地层曲面,进行曲面自行矫正,最后生成包含物理力学性质属性的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该方法,根据上海地区某住宅项目的勘察成果,建立符合真实地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勘察成果的数据转化为三维地质体BIM模型,对复杂地质也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建模效率高于传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万晓帆  张昊 《科技和产业》2021,21(3):225-232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为理清国内地热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9年发表的文献,使用"地热""地热流体""浅层地热""地热电站""干热岩"等相关主题或关键词,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作者合著网络、机构合著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Time-line时间线视图和突现词信息等相关图表.并从作者、研究机构两个层面分析国内文献中地热研究的主要贡献力量、知识来源、知识结构现状、跨学科特征、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研究热点,明确国内地热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开发利用""干热岩""地源热泵"上,其发展形势可观,但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油页岩等新能源具有储量丰富等优势,并且在某些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开发利用水平低、综合利用差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并给予强有力支持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只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吉林省应通过推广能源技术装备研发平台、科技产业园和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节能技术等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辉 《科技和产业》2022,22(5):362-367
地质编录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传统的人工地质素描难以快速准确地反映隧道的地质状况。介绍一种从隧道三维点云数据自动提取隧道掌子面岩体结构面的方法。首先根据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原理,采用先球面投影两次后平面投影的方法将三维点云投影到平面上,并保持点云间的相对拓扑关系,然后采用Delaunay算法重建隧道三角面片表面模型,最后计算每个三角面片的产状和到扫描中心的距离,采用聚类算法识别和分类隧道开挖岩体的结构面,并用不同颜色显示。通过对干巴沟隧道扫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自动识别隧道结构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基本可以识别大部分岩体结构面。研究成果为隧道地质快速编录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焕新 《科技和产业》2020,20(9):161-165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对公园待开发景区(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卡拉先格尔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公园五大景区均衡发展;加强公园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园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凸显地学科普价值;加强旅游特色产品研发,提高现有旅游产品档次,以实现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济宁煤田某矿区是山东省主要煤矿之一,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因此通过地质补充勘查,并结合以往勘查和开采获得的地质资料,分析了该矿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得出了矿区供水水源和导水性,以供矿区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震 《科技和产业》2024,24(3):166-171
为研究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总结聚煤规律,归纳聚煤模式,综合运用煤田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内陆河流相沉积,其中河漫沼泽、牛轭湖以及泛滥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是4号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富煤带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并向东部和西部延伸,富煤中心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与地层沉积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靠近西部的古河道时,煤层出现分岔、变薄、尖灭的现象,古河道流经区域富县组和延安组地层全部缺失,形成无煤区。研究成果对于该矿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域外市场,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寻找矿产资源的舞台,又是发展地勘经济的重要手段。扎实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地勘行业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煤层含气量直接决定了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潜力及井下煤炭开采的安全程度,为直观准确地表征煤层含气量空间分布特征,指导下一步工程部署并探索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选取寺河井田西区3号煤层,以28口井的含气量测试、煤样工业分析数据及125口地面井分层数据等为基础,首先建立多元回归含气量预测数学模型,然后借助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深度、水分、灰分、固定碳三维属性模型,经过模型数值运算,最后生成含气量三维模型,并与气井排采10年内日均产气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学预测模型可信,以此建立的含气量三维模型内平均含气量为19.95 m3/t,含气量分布受深度控制较为明显,与常规模型相比,其与实际产能分布特征一致性更高,在高含气区域形成了连片的日均产气量大于4 500 m3/d高产井,模型可靠,对下一步井位部署及数值模拟预测剩余含气量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