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志兰 《亚太经济》2012,(6):126-130
福建"十二五"要建设"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五个转变:一要抓精品;二要抓企业;三要抓市场;四要抓项目;五要抓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管理出生产力。要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管理创新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管理创新具体概括为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民营经济是"五个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以,关注民企创新既是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旋律 ,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管理观念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5.
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39年的老制药企业。1992年来,公司以重塑企业文化为战略,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一、关于重塑"华联"文化的思考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必然的需求 "华联"思考之一:企业要不要有自己的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何处? 华联制药于1993年被市政府列为"仿三资"企业,是上海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高科技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党政领导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我们珠海前山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一个中心,三个主题,五个重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管理要高水平,发展要高速度,稳定要全方位三个主题;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队伍建设、旧村改造、体制创新等五项重点工作。第一,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目前,我镇工业企业300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非公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提出,非公经济及其投资者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经营,把追求长远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为企业的宗旨,为此要做到“五要五不要”。第一,要进行资本积累,不要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不能持久的。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靠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增加资本积累,对企业和社会都是有益的。增加资本积累,一是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产品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求;三是要合理分配,正确处理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构建的途径: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树立创新理念;要树立和谐理念;要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新对企业发展作用的日益明显以及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延伸,企业全员创新受到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往往将创新主体人的要素视为"因变量",而创新环境视为"自变量",未能对全员创新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导致当前全员创新在实践中流于形式。为此,本文在建立创新环境、个体创新、集体创新、全员创新与创新绩效等五个要素在内的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作为个体层面的员工创造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建立的"五个机制",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方面体现的"五个加强",为进一步推进从"调整中发展"转向"发展中调整"创造了一定条件。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同集体、外资和私人资本以及社会闲散资金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让国企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同其他经济渗透,调动和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应当大力促进国企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经营活动。既要鼓励本行业内优势企业购并劣势企业,也要允许行业外的企业购并;既要鼓励上海的优势企业到外市购并,也要允许中央和外省市企业来上海购并,允许国外的企业参与购并上海竞争性行业的中小企业;既要鼓励国有企业购并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也要允许尝试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购并国有小企业。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必须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2000年力争达到2.5%,2002年力争达到3.5%,其中,占全国市场份额比重大的重点企业集团要达到5%,高科技产业集团要达到7%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再次完整、系统地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体现出增强国有经济"五力"作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百年建党历史经验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增强国有经济"五力"对于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的重要性。国有经济"五力"的演化和完整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道路的必然选择。国有经济"五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其中创新力是核心,是决定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因素。增强国有经济"五力"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创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着手,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民共进",支持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旭阳  肖金成  张燕燕 《改革》2020,(3):126-139
面对世界经贸关系的变化和全球治理秩序的重构,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我国自2013年以来已经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制度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和试点经验的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优异,但也存在发展引领效果不明显、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自主改革创新权限不够高等问题。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应着力提高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自主权限,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协同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平台支撑和关键节点作用,将自贸试验区战略与国家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黄林 《科技和产业》2015,(11):100-110
集群企业的创新离不开集群各个要素的共同参与,尤其是离不开作为集群知识提供的重要组织创新平台的支持。应用集群创新平台理论、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建立了创新平台战略导向下的集群企业知识获取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的模型。通过182个集群企业样本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创新平台的不同导向对集群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集群企业知识获取对集群企业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而知识获取模式的不同在创新平台两种战略导向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中具有不同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精益管理和创新是引导企业成功的两种重要力量。然而,二者根本概念不同,精益管理一定程度上对创新有负面影响。通过研究精益文化、精益设计、精益价值分析和精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企业如何在精益管理模式下进行创新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每个策略的优势、劣势,以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公司费用支出的粘性特征是管理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以2001-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向第1大客户的销售额比例、向前5大客户的销售额比例以及前5大客户销售额的集中度越高,公司的费用粘性越强。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CEO的背景特征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发现CEO的年龄较大、任期较长以及学历较低时,客户集中度对于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发现揭示了客户关系对于企业费用粘性的重要影响,同时也丰富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于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文献,支持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代理问题的有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创新的多重性、动态性和协同性使得开放式创新管理不同于封闭式创新管理,创新方式的转型要求企业对原有研发管理机制进行重构。研究表明,企业对技术环境扫描的行为决定其识别外部创意的能力,基于平台型创新战略的创意筛选模式可有效降低创新复杂性,合作架构是一个“光谱”序列,企业应依据自身与合作伙伴的相容性选择恰当的合作架构,并须建立涵盖合作界面环境评估、创新风险控制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界面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创新驱动制度不完善、企业整合与运用创新资源能力偏低等问题。文章认为,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创新管理理念,培育和强化企业创新驱动的思想基础;培育和构建企业创新驱动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和保障力;强化创新资源整合与运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现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多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规制基础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在不考虑科技创新时,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先抑制、后促进。第二,当科技创新的方式侧重于末端治理,即为治污技术创新时,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当科技创新的方式侧重于过程治理,即为生产技术创新时,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之间不再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始终为促进作用。第三,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存在单门槛效应,治污科技创新和生产科技创新在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情况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生产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加稳定和显著;而治污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环境规制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为前提。基于以上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口国的金融危机会在两个方面影响其进口行为:政治上,进口国会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上,进口国居民收入的下降导致对进口产品需求的下降,这两方面在对贸易出口形成冲击的同时都会对出口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形成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以此出发,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进口国的最低质量标准和危机后更具垄断特征的出口市场结构确实会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但该结论的成立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假设。模型结论还显示,技术创新同规模经济的生产技术类似,都可以提高出口国企业的利润,但技术创新更具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曹平  王桂军 《南方经济》2018,37(6):1-24
文章以"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借助政策实施前后公司专利数量的变化,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视角经验研究了"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以及三重差分模型(DDD)的估计结果都一致地表明,"营改增"政策显著地抑制了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进一步地,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上述检验结果意味着,"营改增"通过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得企业在较低的创新水平上也能够很好地生存,鉴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企业行为更趋于短期化,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率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文章不仅丰富了"营改增"之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制度性诱因,对政府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而明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