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借鉴北美邮轮产业发展的经验,剖析了邮轮服务业集群的特征,提出邮轮服务业集群的三大功能:主体功能、辅助功能、拓展功能,以及与三大功能相配套的十八类具体产业,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培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邮轮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邮轮经济(Economicof Cruise Line)是指以邮轮港口为依托,集聚邮轮产业并拉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发展邮轮经济符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充分契合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邮轮产业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节点型经济不仅具有集聚经济的特点,而且具有交叉集合产业的特点,可很好地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邮轮经济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效应,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可以1:10-14的高比例带动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可以带动港口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消费,拉动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邮轮产业是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邮轮产业链的发展特点,构建了基于母港的邮轮产业链的基本架构,并对邮轮母港产业链的特征、运行方式以及邮轮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加快推进邮轮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邮轮经济富于国际性、网络性、垄断性和高端性的产业特征,发展邮轮经济是世界宾海城市的战略选择。我国十分重视起步发展邮轮业——这一港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当下,正值国家研制总体发展规划。只有研究和学习国际邮轮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基本惯例,以之为鉴,吸取有益经验,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快速提高我国参与全球邮轮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天津邮轮经济的机遇、挑战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轮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航运、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天津邮轮母港起步快、腹地广、需求强、潜力大,有望成为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国内邮轮港口“三足鼎立”、“群雄并起”的竞争格局,亟待超前规划,对接本地特色产业、提升带动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宗林 《港口经济》2013,(12):58-58
今年11月,青岛出台了《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从产业结构布局、码头建设、海上陆上线路开发、营销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青岛邮轮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根据发展目标,青岛将分阶段打造以大港邮轮母港为核心,以邮轮延伸产业为依托,以旅游休闲和港航服务两大产业为支柱,借助于邮轮经济带动老城区改造,着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示范作用的“国际邮轮城”。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邮轮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培养邮轮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邮轮产业的重点工作。文章基于邮轮产业价值链相关研究,将邮轮人才分为上游研发设计人才,中游运营管理人才以及下游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通过明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分析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及各层次人才特点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构建分层分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研究结果将对今后邮轮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伟康 《港口经济》2013,(11):20-22
邮轮经济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本文结合世界邮轮产业和我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态势,依据国家的产业导向,分析浙江台州大陈岛在区域地理位置、港区条件、旅游资源、GDP水平、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开发台州大陈岛国际邮轮港,发展浙东南邮轮产业经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杨雅麟  廖民生 《特区经济》2022,(10):149-152
本文利用CNKI等相关数据,研究琼粤两省“十四五”政策基础下合作前景及交通不便影响下以邮轮作为交通工具的琼粤邮轮旅游合作的可行性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认为在政策扶持及琼粤两地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情况下,邮轮旅游合作可行,并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可以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可以提升两地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三是可以加快两地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四是可以提振两地经济,促进从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三亚是我国较早发展邮轮产业的一个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考虑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与生态位入手,分析了三亚市邮轮业的产业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邓丽姝 《特区经济》2007,221(6):51-53
文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关于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问题。首先,明确了服务业在开发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明了开发区与母城基于服务业的关联。再次,分别阐述了研发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开发区的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最后,提出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曲超  孙妍 《科技和产业》2021,21(5):239-243
相比欧美邮轮产业,环南海国家的邮轮产业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水平,产业链价值增值效应不够明显.以邮轮全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内涵、全产业链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对邮轮全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区域性邮轮产业采取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能增强联合抵抗风险的能力,合作共赢将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供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世界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邮轮公司的视角,从产品、分销渠道、市场推广三个方面展开对我国邮轮旅游市场供给特征的研究。当前,我国的邮轮旅游产品已初步形成三条主要航线和两大目的地,邮轮设施和服务本土化、航程短程化的特征凸显;在渠道方面,国际邮轮公司通过多项措施鼓励代理商分售,旅行社包船蔚然成风,代理商日趋专业化。在市场推广方面,邮轮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合作,呈现出推广方式多元化、网络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开发邮轮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邮轮旅游是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的完美结合,是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高端旅游市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备开发邮轮旅游的自然禀赋和初步条件。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上海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对上海如何开发邮轮旅游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邮轮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三亚邮轮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分析三亚邮轮港发展的优劣势,探讨其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提出促进三亚邮轮港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助力三亚邮轮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旭 《特区经济》2013,(9):104-106
邮轮旅游是完美结合了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国外发展相对成熟。邮轮旅游以其豪华齐全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特别体验也吸引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与参与。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端旅游市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从新业态发展视角,结合当前邮轮旅游业现状,对我国目前邮轮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我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并提出加强软硬件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培育,扩大宣传;加紧邮轮经济产业链建设;注重邮轮经济人才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跨国投资活动逐渐成为近年来跨国经营的热点问题,探讨服务业外商投资动因对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和自身发展均具有积极影响。鉴于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整体服务业而忽略不同服务业的内在差异、关注东道国客观因素而忽略企业主观因素的研究现状,本文将选择以下切入点进行研究:一是服务特性差异对不同类型服务业投资动因的客观影响,二是以往投资经验效应的主观影响。为此,本文选择我国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外商投资作为研究对象,引入VAR模型检验服务特性和经验效应对不同类型服务业投资动因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更倾向于效率寻求和距离论的投资动因;消费性服务业则倾向于市场寻求和东道国区位优势动因,此外跨国公司以往投资经验也对未来海外投资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希望能对不同服务特性行业的投资动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指引其有效吸引外资和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孙妍  陈哲锋 《科技和产业》2023,23(13):56-63
环南海国家一直在积极推动邮轮产业合作,它们互为域内主要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及区域合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基于协同博弈的观点对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协同发展和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海洋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既有"五缘文化"的基础,也有政策基础。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两岸科技进步、进而带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实现将海西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的国家战略,应当积极推动海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平潭综合实验区科技服务业布局。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of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FDI–exchange rate relationship with respect to servic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gree of tradability across services. Services have mainly been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as a sensitivity test by industry using aggregated service data identified as “nonmanufacturing”. Using data on Japanese FDI into 207 U.S. service industries, maximium-likehood estimates reveal that dollar appreciation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vice FDI flows into the U.S. This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tronger for non-tradable services versus tradable services. For 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producer services, higher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may lead to fewer FDI occurrences. On average, across all types of services, higher U.S. unit labor costs relative to Japan had a deterrent effect on Japanese service FDI as well.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useful benchmark to partition services by trad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