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经济改革起步阶段,通过体制外推进、双轨过渡方式,力求使改革成本内部化,化解了民众个体的改革成本。伴随这一推进方式,中国经济20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改革迈入深化阶段,改革的边际成本呈递增之势。一方面,改革没有回旋余地,需要“正面突破”;另一方面,政府受改革成本支付能力的限制,导致个体民众改革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化解个体民众改革成本及由此而演化出来的各种问题,将成为这一时期改革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中国行政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国行政改革任重而道远。但不论从那一方面看,科层制的利弊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行政改革不仅仅是机构和人员的缩减,更是行政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入到又一个重要时期,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化和复杂化,使农业税制改革成为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关注既有农业税制的研究思路和现实改革,以农村土地、户籍等项制度改革为基础,重新认识中国农业税制的征课原则、依据等基本理论问题,推进城乡税制统一,从根本上赋予农民以良好、公平的制度环境,是中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WTO与中国证券法律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法律制度正经历着“法制全球化”趋势的改革,这种改革是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也包括中国证券法律制度与WTO基本规则的要求相适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宣布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公共财政,这意味着中国的财政改革选择了以公共财政理论,也即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支出理论,以最少化干扰市场经济运行的收入理论、熨平经济波动周期的宏观财政论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论作为改革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税收制度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改革,目前,中国采取的仍然是多种税并存的复税制税收制度,税收制度体系由多个税种构成。中国税制改革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还远未完成,尚存在着诸多不足,几个主要税种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在税收立法、征收项目、征收范围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因此,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是极其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印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金融改革、农业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两国的经济改革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和改革难题,两国的经济有相当的互补性,双方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也较多。将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加以适当的比较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可以使两国互相借鉴其有益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这将会对亚洲地区甚至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所得税制度的创建受欧美国家和日本建立所得税制度的影响,始议于20世纪之初.建国初期,基于当时中国的所有制结构、财政分配体制和税制结构,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比较小,所得税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步骤上,分为两步走,先后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和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彻底实现了个人所得征税制度的统一.这标志着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改革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长期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和经济改革,有必要研究1978年开始的本次经济改革结束后的中国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学界对此所作的研究,可以按照其方法论分为理想型和科学型两类。前者较多地从特定的理念出发,而后者更注重某些可能的趋势。本文采取后一种研究方法,并对中国在本次经济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经济模式作了若干探讨,认为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剩余劳动,农民自有土地制度和企业独立经营。本文着重讨论了农民自有土地制度的  相似文献   

10.
始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推动了中国改革的进程。此后,势不可挡的农村改革大潮浸漫全国,并逐步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方位改革推进。三十年,仅仅是历史中的短暂一瞬,而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她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技术变迁、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积累的角度看,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有再维持30年左右快速增长的可能。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的周期波动,银行体系的弊病,贪污腐化孳生,国有企业的亏损,地区差距的扩大,粮食生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采取了渐进改革方式,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滞后于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造成经济体系内部的制度不配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完成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在新的一千年里,中国经济实现重新崛起的愿望,关键在于当政者能否从赶超的战略思想转变的依靠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渐进式改革是学界关于中国改革特性达成的一个共识,而采取此种改革模式却是取决于以下原因:过宽的“制度鸿沟”、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产”以及“制度记忆”的“缺失”。由于“渐进式改革”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至很多艰难和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遗留下来。在渐进式改革逻辑下,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的推动是缺乏效率的。由于政府具有合法强制力.当自发的市场力量导致利益目标分散时,政府能有效地聚合各种价值取向,平衡利益冲突,减少改革成本,使市场化进程顺利推进。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需要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模式,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障碍。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经济改革理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不断进行探索的实践过程,而这一探索是在经济上没有其它退路,也没有共它明确参照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分析与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是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的制度变迁过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到令人欣慰的60%的水平,成就是巨大的,但市场发育不均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还有不少距离。本文在提示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对其市场化程度作了计量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不同思路的碰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改革的尖端问题——产权改革,是中国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协调的总根源之一。在郎成平教授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他讲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开的秘密”,而且不少学者和官员是反对他的观点的。但因为他是“海归派”,所以媒体愿意报道,于是促成了中国去年主要的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6.
绩效工资制是我国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科 《企业家天地》2004,(11):60-61
为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市场的严峻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并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展开,高校招生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就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高校的分配体制(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高校原有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分配制度,而绩效工资制是我国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企业改革历经30年,在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下实现了巨大的改革成就.中国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管理原则、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以抓大放小为主要思路的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以及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然而,目前中国企业改革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厘金制度的改革问题是近代中国税制改革的重大议题之一。清末的厘金改革思想,主张裁撤厘金、加征关税,同时,将厘金改革成不重复征收的商税这一设想被初步提出。进入民国以后,有人进一步提出以所得税、营业税等西方近代主体税种取代厘金;务实派人士则主张以新式货物税取代厘金,这一主张较具可行性。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厘金终被较进步的统税制度所取代。对厘金改革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税收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完成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成功地创造了改革、发展与稳定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中国渐进改革模式”。其基本经验是:始终把最大化社会福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益受损的人数和受损的程度;探索和实施渐进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