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琳 《中国西部》2011,(13):79-91
如今,阿坝羌区旅游呈现出浓郁的文化色彩,羌绣、羌笛、羌舞……羌文化在阿坝旅游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可以说,世界大多数旅游胜地的"卖点"均突出"文化"二字,"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灵魂,更是彰显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区域内涵与价值的标杆。  相似文献   

2.
蔡晓  钟加勇 《中国经贸》2010,(18):51-52
本文针对阿坝州旅游业在遭遇“5.12”汶川大地震破坏后恢复振兴时期,旅游人才方面凸显的深层次矛盾和许多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对策,以期阿坝州文化与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把阿坝州建设成为四川国际旅游通道、实现旅游富州、文化强州的目标,促进阿坝州旅游的“第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3.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发潮     
四川阿坝着力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在九寨沟环线旅游区内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藏羌文化走廊”从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延伸至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全程150公里左右,沿途居民以藏族和羌族为主。藏羌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集中。该项建设预计3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2,(7):171-173,170
社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社区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区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四川推进建设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不断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文化特色,勾勒出文化带动旅游齐飞的动人画卷。  相似文献   

6.
emma 《中国西部》2012,(7):132-133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拥有魅力无穷且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自然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四川藏区有着不同于中国其它藏区的特点:四川藏区各民族情感交融、文化厚重,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集藏羌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特色。四川藏区在良好的本土环境资源上,通过巧妙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培育,打造出一批世界级的优季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emma 《中国西部》2012,(7):130-133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川藏区地域辽阔,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具有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其资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然生态景观组合丰富。品位极高;其二。高山高原冰川温泉众多,特色鲜明;其三,藏羌文化古老悠长,  相似文献   

8.
张进伟 《西部大开发》2010,(6):88-88,101
本文通过对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主的岷江上游地区藏羌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特别是以音乐、舞蹈、戏剧、民间工艺、节日风俗为代表的文化与当地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岷江流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蜀文明。对岷江上游民族民间旅游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可为当今西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博 《中国西部》2013,(11):128-133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全州幅员面积84242平方公里,共有898846人,辖13县,223个乡(镇),1354个行政村,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州拥有高密度、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是全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集中的地区,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2,(7):130-131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川藏区地域辽阔,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具有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其资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然生态景观组合丰富,品位极高;其二,高山高原冰川温泉众多,特色鲜明;其三,藏羌文化古老悠长,民族风情敦厚多姿;其四,生态环境系统基础良好,生物基因库天然神奇。这样的资源优势,意味着四川藏区打造旅游产品体系的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1,(13):85-88
羌区旅游最重要的是宣扬羌区美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羌文化为载体,做好开发与保护。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羌文化虽在地震中遭受损毁,但是仍然吸引着外界人的目光,流连忘返,身处羌区依然乐不思蜀,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2.
李春雨 《魅力中国》2011,(21):311-312
旅游地屏蔽理论是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的一种延伸,本文指出阿坝州旅游在区位、资源、要素、形象等诸方面受到屏蔽,特别是阿坝州内各景区受到优势资源的形象屏蔽,因此认为阿坝州旅游开发应该因地制宜,在资源本身、旅游人才、区域合作、以及形象定位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尽量“弱化”屏蔽因素对阿坝州旅游的影响,从而实现阿坝州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越新 《中国西部》2013,(25):56-61
经历了“木头经济”和“石头经济”的发展阶段,阿坝州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增长点来取代以前的两头经济。 阿坝的旅游资源,得尽天时地利:九寨沟展天堂之美,达古冰川有冷艳之绝,红原、若尔盖大草原可策马奔腾,雪山草地可领略革命豪情,还有成片的藏村羌寨…… 将生态农业、文化特色与旅游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阿坝全域景区营销机制,发展全域旅游,是阿坝州探索出的新的发展方向。 “阿坝要打造为全域旅游景区,必须破除靠天吃饭的思维定式,变被动为主动,把旅游业作为我们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阿坝州州委书记刘作明表示。 一方水土吸引八方来客,阿坝州正迈向红红火火的“人头经济”。  相似文献   

15.
昝宝毅 《中国西部》2014,(44):50-57
<正>如何凸显千年雄州简阳独特的旅游文化历史优势?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绝对竞争力?为此,本刊记者特别约请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昝宝毅就简阳旅游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造成一种模糊的认识。文章试图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阐释,理清思路,同时指出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本文以黄山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构筑旅游文化产品体系,打造旅游文化新业态、发展旅游文化商品,实施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带动、培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深度营销、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保护徽州文化生态、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和公共文化各有特点和功能,在实践中,二者存在交叉.近年来,西藏林芝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初步形成了品牌旅游文化.2011年以来,林芝地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发展壮大.林芝地区文化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文化建设中努力整合本地文化资源,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平台,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使各族群众在享有旅游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充分享有公共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9.
悠悠华夏五千年辉煌文明,历史的厚重从不曾让人失望。为何只着眼名山大川的壮丽风景,却不深入体会其承载的文化之魂?文章概述了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浅析了影响文化旅游的因素及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从而得出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远大的前景,文化旅游在中国是值得坚持不懈推行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