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鹏 《中国外资》2011,(10):270-270
谈到真民生,走下基层体察民情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大众传媒恰恰成为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媒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基层民生情报员。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民生问题也在以多种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城市直通车》作为某市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以"关注公共利益,解决百姓难题"为宗旨,服务广大市民。本文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发,探讨民生新闻节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引导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高度关注民生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逐步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需要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将民生问题置入历史长河中进行整体思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解决民生最好的途径是给人以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待遇,给居民以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民生问题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解决民生最好的途径是给人以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待遇。给居民以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国家的国力要强大周力的经济基础就是财政收入也就是税收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5.
张红 《金卡工程》2009,13(10):241-241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是保障民生与切实不断地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且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层次高级、致因复杂,这就要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健康、文明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最终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晋城市而言,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更是正当其时,势在必行。一、构建民生财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一)民生财政建设是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晋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就超过3000美元,社会发展已由生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的头等大事.其中,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城乡差距加大的新形势下愈显突出,成了政府需要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响应党中央建立适宜的农村保障制度号召,江苏省政府计划在5年内解决当地80%的农村人口养老保险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注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劳动关系与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福祉有关.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答了12大民生问题,其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五大民生问题都与劳动关系有关,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企业的职责所在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甘肃金融》2012,(5):1-1
民生问题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改善民生是立国之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甘肃作为欠发达省份,改善民生金融业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1.
《山西财税》2012,(11):11-13
推进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的工作主线。近年来,随着晋城对民生事业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民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公共需求快速扩张时期,民生建设也面临重大挑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正当其时,势在必行。一、晋城市构建民生财政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贴近百姓的心,符合百姓的期望。财政作为配置资源、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把建设民生财政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真正把有限的财力向贫困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相似文献   

13.
"和"的思想贯穿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而在当前,"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政府经济政策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税收政策对民生问题的调节体现在促进公平分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节能降耗减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安全网、实施减税方案降低税收负担,以及解决住房、就业、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促进就业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如何找准金融支持就业创业的着力点,对于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名博议论     
徐昌生:保障民生勿忘竞争两会召开,提案议案风起云涌,绝大多数目光都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价、就业、教育、医疗等。人民代表为人民讲话,人民委员关心人民疾苦,这是时代的进步和百姓的幸事。各类提案议案都将民生问题的解决完全  相似文献   

17.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并为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不合理的税收会导致民生水平的下降,高税收与税收分配不公都会侵犯公民权益,对民生改善造成消极的影响.利用税收促进民生发展,避免税收不公对民生产生消极作用,关键在于实现以民生为价值取向的税法转型.税法转型包括税法的理念更新与税法社会化,税法转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能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采购》2007,(1):76-76
(本刊讯)2006年12月19日,财政部金人庆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根据中央有关精神,2007年财政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支农惠农力度,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比2006年有所增加;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比重比2006年提高。二是继续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土地出让收入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让民生财政的建设目标更加明确。财政部门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社会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郭婵 《金卡工程》2009,13(6):163-163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试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生存的现状,并结合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找出切实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措施,激励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