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但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削弱了这一影响;股改前后股权属性与现金股利的关系均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而这一变化与股权属性没有显著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改的目的正在初步实现,但由于股票全流通时间较短,其更明显的实施效果有待于在以后较长时间的资本市场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由于每家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不尽相同,这就使得我们可以使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来识别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减少了现金股利的发放;然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非国有上...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司财务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同股不同权”而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国际上对股权结构主要从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方面进行探究,而我国关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研究表明:我国非流通股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偏好股票股利。国外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则相反。至于股权制衡度,欧洲与亚洲亦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必然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自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至今,上市公司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实证分析说明,日前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政策尚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沪两市8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前的2003~2005年公开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规模呈U型二次非线性关系;国有股比例-9董事会规模正相关,法人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有负面影响,法入股比例则-9其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会议次数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两职合一性正相关,而法人股比例与其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调整股权结构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原盼盼 《经济师》2011,(3):105-105,118
股权结构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也就成为证券监管部门和广大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而流通股越高,股权制衡度越高越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给出了完善股权结构,提高审计质量的两大启示:一是减持国有股,加强股权分置改革,提高流通股法人股持股比例;二是培育经理人市场,减少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7.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8.
屈波 《经济经纬》2007,(3):141-143
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探讨,利用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设计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其他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的对价比例,并运用干扰法来测试各个影响因子影响其对价比例的权重.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8)
文章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权衡度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发放呈现正相关关系;(2)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权衡度与现金股利发放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叶方同 《经济论坛》2008,(1):106-109
我国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的派发表现出与西方成熟股票市场截然相反的反应,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呈正相关关系,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有不同的股利政策偏好.  相似文献   

11.
低碳产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国有股比例为31.13%时,公司绩效最佳。流通股比例与低碳产业上市公司绩效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法人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与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利用低碳技术来进行低碳治理之外,还应采取优化公司股权结构,调整股权集中度,适度调整国有股比例,设置合理的法人股,促进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顾莉 《时代经贸》2008,6(3):164-16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涂必玉 《经济纵横》2012,(11):105-108
2005年6月,我国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于2006年年底基本完成,此后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现金股利入手,从上市公司股权数量结构角度对股利信号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投资者对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公告的反应各异,说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到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后股权分置时代.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中,以行业数据为样本的专门性研究很少.本文以2008年度发放现金股利信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关度不高,每股净资产与每股现金股利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公司治理特征角度,通过比较增发、可转换债券和债券三组样本,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对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改实施后资本利得的可实现将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同、减少代理成本,文章对股改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进行了对比,发现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对自由现金流的依赖降低了,对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依赖反而增加了,据此推断由于目前大量非流通股还处于限售阶段,控股股东加大了利益输送的力度以获取短期利益,公司治理状况并没有因为股改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和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倾向于“用手投票”,更有可能向上市公司索取现金股利;(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索取现金红利作为回报的动机越强;(3)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不仅增加现金红利发放的概率,也提高了现金红利发放水平;(4)上市公司可能利用股利政策吸引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