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补贴作为国家普惠性支农政策,对农民生产效率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2003年-2017年绿色粮食生产效率,得出绿色粮食生产效率15年间稳中有进。继而建立计量模型,运用Tobit模型检验绿色粮食生产效率与各项补贴政策作用关系,测量结果表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生产效率显著正相关,因该补贴在绿色生产准则限制下激励了农户绿色投入,强化了农户绿色生产行为转变;而农机具购置补贴与生产效率不显著负相关,原因为该补贴缺乏对常规农业与绿色农业进行区分,对农户绿色种植行为激励不足。据此提出政府应当优化补贴结构、加大补贴力度、规范补贴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人口和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专家学者们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本文从粮食概念与粮食功能、粮食供求与粮食安全、粮食流通与调控管理等几方面,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初步的梳理、概括和整理,并给出了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省1996~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80.28%,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11.88%,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因素是影响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经济投入水平次之。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为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优劣。为了保障边疆山区省份的粮食安全,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大力改造和提高耕地资源质量,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大经济技术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粮食直补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补贴额度较小、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补贴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没有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不足及其政府的积极性,同时,粮食补贴普惠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统一补贴发放标准、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相似文献   

6.
储备粮食生产能力的出发点是,既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又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粮食自给率下降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草地、耕地及林地的退化,湖泊污染等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进一步突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基于上述理念,结合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出在粮食供求稳定时,将粮食的生产能力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即"藏粮于地"、"藏粮于科技"、"藏粮于民"、"藏粮于调控",具体通过坝子保粮、坡地增粮,保持平坝与山区的动态平衡;通过森林加粮,粮食生产能力向食物生产能力外延扩展;通过以特换粮,食物生产能力向农业生产能力扩展。在危机发生时,启动应急机制将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的资源投入粮食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到近25年的最低点,小麦、糙米、大豆和玉米期货都处于多年来价格的最高点。海地因食品价格飙升引发骚乱,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国家先后发生骚乱,因此,粮食问题建设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稳定社会的基本产业。粮食是国计民生,确保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这就需要我们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关注,而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相关思想和防范措施进行探究,将给我们今天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影响粮食产量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定量估计不同环节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农机服务和施肥服务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以技术替代为主的施肥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更大。施肥和施药服务对规模经营户的粮食单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施肥和施药服务对农户采纳亲环境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农机服务、施药服务和施肥服务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能显著促进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农机服务和施药服务对小农户转入土地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中国应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施肥和施药环节加强政策支持,降低服务作业成本,更好地发挥其对粮食增产和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安徽省粮食主产区提质增效,以安徽省粮食主产区的现状为切入点,并选取安徽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农科类技术学生返乡创业,推动现代农业科学种植;改变农民土地流转态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政策,保障粮农收益;考量粮食主产区代际差异,推进利益补偿机制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升,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当前,吉林省应继续把握好农业生产所具有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科技应用、产品品质等优势,解决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集成技术应用不广泛、农业经营规模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微观主体的农户行为入手,利用C-D函数对历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的波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带来农作物经营结构的调整及产量的波动,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对粮食单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可比劳动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量影响不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粮食单产的增加影响不明显,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通过农户对非受灾农作物的集约经营得到部分抵补。文章最后指出改善微观基础才是提高宏观有效供给能力的关键,并从农作物价格、投入要素价格、技术进步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宏观层面粮食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状况表明,粮食政策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比较利益低、政府行为缺位、科技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粮食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1949-1964年)、徘徊期(1965-1983年)、增长期(1984-1997年)三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预测了2000~2030年七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9个省市的粮食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和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0年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升,代表创新效应的技术变化指数和代表追赶效应的技术效率指数都实现正增长;技术变化指数上升与国家农业政策相关,代表管理效率的纯技术效率指数与每亩收益水平相关;生产规模较大和中等的省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规模较小的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多种多样,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是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粮食安全观念;要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收入构成角度的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全国商情》2011,(12):74-76
收入问题,是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的首要问题,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农民收入各种来源的影响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对策建议: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缩小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突破口,要充分发挥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发挥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增加中央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补贴,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收入占转移性收入的比重,通过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均衡农民收入分配。要引导财产性收入的发展,确保财产性收入不显著拉大经济发达地区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财政农业支出与粮食增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年~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总体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促进了粮食增产,但这种促进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而且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尽一致,其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使粮食安全处于一种保障有力、成本合理的有效状态。鉴于此,我国必须充分正视现行粮食调控过程中存在着的投入成本大、调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自觉接受加入WTO对粮食调控政策、手段与方法等产生的严峻挑战,并从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优化、粮食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粮食微观基础的持续强化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已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常德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粮食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面临发展粮食产业的问题中,积极提出对策和建议,更好的保证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