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问题的由来美国的安然事件过去快两年了 ,但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却是深刻的 ,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事件带来的教训。有关报道指出 ,安然事件中 ,安然公司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利用SPE进行表外筹资几十亿美元。但是在会计处理上 ,该公司未将两个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 ,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按照美国的会计惯例 ,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 3 % ,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就这一点说 ,似乎安然公司并没有进行会计造假。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19):66-68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强化财务会计处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众多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证券公司也不例外,在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审视公司内部潜在的风险,进而从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角度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本文从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出发,在对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证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德国会计模式除了具有较为明显的债权人利益导向之外,还具有保护公司利益的导向。德国会计模式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会计模式基于宏观控制而非微观实用,会计制度及实务深受《公司法》和《税法》的影响,并强调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德国会计模式在稳健原则的借鉴、民族诚信意识的提升、会计监管机制与会计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控制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目前研究只是单方面强调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或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未能进行全面分析。本文从利益导向与伦理约束双视角,提出了对会计行为进行双重规范的对策。认为应遵照制度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对策,从会计行为主体的外在和自我两方面进行有效的伦理调节,以实现双视角下对会计行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汤健 《财会通讯》2009,(4):131-133
公司治理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控制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目。前研究只是单方面强调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或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未能进行全面分析。本文从利益导向与伦理约束双视角,提出了对会计行为进行双重规范的对策。认为应遵照制度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对策,从会计行为主体的外在和自我两方面进行有效的伦理调节,以实现双视角下对会计行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外研究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由传统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结合未来会计人才能力要求,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对环境分析判断以及独立处理不确定事项能力,这些能力构成了一个多维的能力体系。能力导向要求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适时进行改革,包括建立立体的培养方案、重构知识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会计确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财会通讯》2007,(10):50-51
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相继出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用卡证券化等。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发布的FAS77、技术公报85-2、FAS125、FAS140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颂的IAS32、IAS39及其修正稿,可以看出在资产证券化的历史进程中,FASB及IASC为解决证券化业务中会计确认、计量等问题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而作的努力。资产转移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资产转移的会计确认是其关键。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包含一系列的金融会计准则,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及《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虽非专门的证券化会计规定,甚至没有直接提及证券化,但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会计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人与特殊目的实体(SPE)间的资产转移会计确认涉及到采用表外处理还是表内处理,而两种处理方法对发起人的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这使得证券化会计中资产转移的确认问题成为资产证券化会计业务处理的核心。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新准则第23号"),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转移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各因素影响产生的不良会计行为,时企业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的控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只是单方面强调会计行为的利益导向或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未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伦理观念因素对会计行为的调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快先 《企业经济》2002,(10):110-111
会计政策作为会计游戏的核心、"它的选择是对不同偏好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权衡"(AAA,1977),同时会计政策选择作为会计组织与核算的灵魂,一方面直接决定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公司的财务决算方案、股利分配方案和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有形的手要颁布企业的会计政策并监管其实施.但是,经济交易的千变万化和错综复杂导致它不可能把什么都规定死,肯定会给企业留下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很大弹性空间.再加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公司从股东大会到内部各权利层一定会按市场的导向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可见、会计政策是企业各方利益者乃不能超过全社会共同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公司治理和内部会计控制中如何有效进行会计行为控制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利益导向与伦理调节"双视角"提出了对会计行为进行双重规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永强 《价值工程》2005,24(10):105-107
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激烈讨论。本文在分析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剖析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观和规则导向观基础上,为了解决可操作性问题,考虑到各个国家或地区间环境的差异,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权变观,并从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权变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各种环境权变因素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论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问题是一个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几种会计准则制定导向观的分析中获得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恰当观点。笔者认为,具体的会计环境是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约束条件。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准则制定导向的偏重点必然需要一定幅度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仍然以原则为指导,以规则为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论“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根据《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完成的会计准则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准则的制定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并详细说明了“目标导向”准则的关键特征。“目标导向”准则重新强调了会计目标统一和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的重要性,并将职业判断的责任由准则制定者回移给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市场约束机制维护会计信息质量。这对我国会计准则模式选择、财务概念框架建设和会计信息的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权变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是会计理论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权变观,这一观点旨在有机结合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优点和规避其缺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权变观的定义、特征,并将其与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定导向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就权变观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扬  高玉凤 《物流科技》2004,27(6):102-104
美国是现代会计准则的发祥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会计准则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通过对中美会计准则制定环境、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四方面的比较,找出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差异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FI)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 process from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It identifies three form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examines their impact on the PFI standard setting process. ‘Coerciv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Treasury, and ‘normativ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were influential in shaping respondents' comments on the PFI accounting Exposure Draft (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view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seem to have prevailed in the PFI standard setting process. This might stem from its institutional legitimacy and close ties wit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SB). In line with its broader policy objective of adopting private sector business practices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Treasury has eventually ‘acquiesced’ to the final PFI accounting standard issued by the ASB.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近年来发生于美国的一系列重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为背景,从会计的双重属性及会计准则性质的角度,对美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过于规则基础的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会计标准的概念出发,通过与会计国际化的定义进行对比,阐述了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内涵以及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外在需求性,即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要求以及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内在决定性和资本计量功效与节约经济资源,说明了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及现状。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并从资本市场、法律体系、职业界与会计队伍、经济后果等方面揭示了上述差异的形成原因。最后,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标准的建设、改善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我国会计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原则导向或规则导向,我国当前环境下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现实选择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会计学理论中的中立性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关于中立性的两种观点进行剖析之后,认为中立性应该是制定会计准则的首选,但目前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还处于中立性与经济后果协调的阶段。最后,文章认为应该借鉴审计中的中立性来重新审视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