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小老穷”林业局的概念“小老穷”是我国森工部门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经营时间已久,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在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林业局。它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严重危困”,即森林资源严重危困,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目前,一般林业局也面临这种情况,然而“小老穷”林业局与一般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和企业经济上的危困程度是不同的。“小老穷”林业局应该是森林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企业经济处于非常困难而难于运行的境地,这“两个严重危困”  相似文献   

2.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管子》是后人依据管仲的言行整理的一本书,是先秦时期一部极有价值的哲学、政治、经济鸿篇巨制,现存七十六篇,其中约有二十多篇是以研究财政经济为主的论文。《管子》一书中所反映的财政收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财政收入理论(一)取之有度的薄税政策。《管子》不是无税论者,而是主张轻税,反对重税。它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提醒不顾…  相似文献   

3.
认识赖大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农民形象”,一是“形似”:一副削瘦的身板,黛黑的面庞,两眼炯炯有神,身板儿非常硬朗;二是“神似”,平时话语不多,对大多事总是少说多干或先干再说,做人做事刚毅沉稳,平日里也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爱抽点“黄烟”。  相似文献   

4.
“四柱清册”又名“四柱移交清册”,原是封建官衙中移交钱粮时办理交接的清单(清册)。清初钱太听在其所著《十驾斋养新录》之十九《四柱》中说:“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四柱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也。”长期以来会计界对四柱的认识多拘泥于成说,即它是帐户记录中的四项会计要素:“旧管”是期动余额;“新收”是本斯收入;“实在”是期末结存;“开除”是本期支出。笔者经过对“四柱清册”更深入地研究.发现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企业会计内容的拓展,原本局限于官厅会计的“四柱”,被赋予了新的内…  相似文献   

5.
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召和气,以致丰穰,是朱熹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禳弭救荒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风雷云雨等自然现象的认识;祭祀鬼神与祈祷救荒;畏天敬诚弭灾与正君心、改革弊政;另外本文亦对被学界忽略的朱熹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和因势利导的治河思想作了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6.
奇树大观     
植物王国的树木,有说不出的稀奇古怪。其种类之繁多,品种之珍稀,特性之奇异,令人叹为观止。能预报洪灾的榉树此树长在四川省石柱县境内,有300年树龄。如果此树的所有幼枝一齐发芽,这一年十有八九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是顶部幼枝发芽,这一年就会有旱灾;如果是下端幼枝先行发芽,这一年必定有洪涝,甚至爆发特大洪灾。永不分离的夫妻树此树的生长特性十分奇怪有趣,天生不能单栽,每栽必栽两棵;否则,必死无疑。栽植时,两棵树苗的树距可适当分开一些,但只需一年时间,它们就会合二为一,长成“人”字形,像人类的有情人一…  相似文献   

7.
正灾字有三种写法,同时有三个意思,一是灾,火起於下,焚其上也;二是災,天火也;三是烖,人火之也,诛伐为烖。下火上窜为灾,上火下行为災,人火诛伐也为烖。现简体字将这三个灾合并为一个灾。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天灾之后或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就是人祸。这就是灾害的基本概念。灾害主  相似文献   

8.
当前森工企业的“两危”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危困、资源危机及社会不稳定等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解决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问题,既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搞活”的难点。1.森工企业“两危”的原因分析森工企业的“两危”从70年代末就明显暴露出来。由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政治等种种原因,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控制。到了80年代末期,“两危”已十分严重,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各级组织的重视,积极采取了“治危兴林”和“避危兴林”一系列措施。但是,“小老穷’调的问题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又出现一些大老穷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农业立国,年岁的丰歉对社会经济及政治、军事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国家政权对灾荒的预防、救治一向十分重视,称之为“荒政”。《周礼·地官·大司徒》里写道:“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周礼》只是纸上写的制度,现实政治制度并未依此而行,反不如《礼记·王制》的内容更诚恳而切实:“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即以现在的观念论,我们十几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经济》2012,(6):72-72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谁都想白一点更白一点。古代中医云:“若要肤白如脂,饮食之物必有取舍。”炎炎夏日到了,爱美的你是不是又要开始担心自己会被晒黑了呢?要想自己不变黑,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了。有一些食物是不能随便吃的,否则,当心让你一吃皮肤就变黑。  相似文献   

12.
二、开征森林资源税费的基本设想及其依据尽管征收森林资源税费在理论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它毕竟是国家新开设的税费种类,因此会遇到一些困难。从目前来看,主要困难在于林业不景气,广大林区爆发经济危困和森林资源危机,即人们通称的“两危”。很显然,开征森林资源税费不与解决“两危”结合起来考虑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与税费本身的职能相背离的。因此,国家对于森林资源税费应该特殊对待,特殊处理。下面是我们对开征森林资源税费的基本设想及依据。1.根据我国林业所处的客观条件,森林资源税费应该用于森林生产,扶植林业发展,调节林业企业之间因资源经营条件优劣所引起的物质利益差别,缓解“两危”。  相似文献   

13.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相似文献   

14.
<正> 森林资源危机与林业经济危困严重地阻碍了林业建设的进程。关于林业“两危”的出现及其影响,在林业系统及社会诸方面已受到极大关注,从“两危”的成因到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好的思路。然而,倘若要充分认识这场“危机”並迅速使之走出低谷,力求在今后的实施中不再重蹈覆辙,完全有必要透过危机的表象,去探索深层的原因,也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林业经济运行的客观背景及其轨迹,发挥以达到延缓危机出现与恶化和减轻危机造成的后续效应为宗旨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在农村总以当选“村官”为荣。而今 ,人们对“村官”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 ,昔日“村官”的那种荣耀光环已渐渐失去光彩。于是乎 ,一些村组干部纷纷辞职外出打工经商 ,导致所在村级工作陷入瘫痪。此种现象主要是农村“三多两少”现象造成的。一、“三多”(一)工作量多。一是会议多。一些乡镇不管农闲农忙、事大事小 ,经常召集村级干部开会。当然 ,如是必开不可或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会 ,召开几次也无可厚非 ,但如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与村组关系不大的会 ,次数多了村组干部难免有反感情绪。二是事情多。催粮收款、刮宫引产要管 ,农业…  相似文献   

16.
费用问题,为历代计臣议论之重点,对费用的性质及加强赛用管理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对费用分析及管理方法也有所创建。苏辙是宋代著名的计臣,他在《上皇帝书》《宋文鉴》卷五十六)中以去冗为主题,痛呈三冗之事,他讲“……害财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曰冗费”。冗官为冗费的根源之一,故把冗官视为国用中第一大害,他指出:百司之中“尤甚者,莫如三司”。三司为冗官聚积的所在,治理国计而不计,实为害中之害。“三司之吏,世以为多而不可损,何也?国计重而簿书重也。臣以为不然,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以简自处,而以…  相似文献   

17.
林业结构与调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怎样彻底扭转当前的森工“两危”局面?实现了森林资源消长平衡是否就能根治“两危”?根治“两危”需多长时间?这些问题需要人们冷静思考,并在当前的治危兴林艰苦历程中予以回答和解决。对此,笔者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战国以前无茶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健 《中国农史》1998,17(2):6-14,39
本文考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荼”字的各种含义,对被误认为今之茶的“咤”、“葭萌”、“”等字的确切释义也作了逐条考辨。笔者认为:茶起源于战国以后。有些论著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迷误,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对史料的认识和理解有意、无意间发生了偏差;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小学知识,对“荼”字的形、音、义进行望文生义的曲解、臆解;三是古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鲁鱼之讹导致的夹缠不清。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证明:战国以前无茶,茶当起源于秦汉之际,这丝毫无损于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文章中、会议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冠以“提高粮油产品质量”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不准确。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保证粮油产品质量”。粮油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它的优劣和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用其质量标准来判定的,粮油产品质量标准分若干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提高质量”的问题。“提高粮油产品质量”的说法仅仅言及提高的一面,而不能包含需要控制的一面。事实上,粮油工业企业的产品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低于相应标准需要提高质量的粮油产品;二是高于相…  相似文献   

20.
继上期在“区域林业发展”栏目里讨论了平原、沿海地区的林业发展问题之后,我们又在这期组织了几篇有关国有林区林业发展的文章。所选的几篇文章各有侧重,但一个共同点是作者都面对国有林区“两危”的现实,试图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新的观点从较深层次上探讨摆脱困境,促进发展的途径。诸如,有的作者认为“森林资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利用结构的失衡;企业经济危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产品结构的失衡”。这一思路抓住了“两危”的主要矛盾点,对于正确把握、解决“两危”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有的作者打破过去单因素、从局部或一个企业出发考虑问题的套路,提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优化林区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问题。有的作者对林业企业办社会的弊端,特别是企业多元职能与改革目标模式冲突的分析是有一定深度的。我们认为这些作者不落俗套的研究,对于治理“两危”,确定国有林区的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意义。随着对这些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无疑会给国有林区的发展带来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