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贿赂案件证据“一对一”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证据采信问题上,不应局限于行贿人与受贿人的言词证据上,而应着眼于间接证据,不能以行贿人与受贿人供述相印证部分定案,我国侦查模式应实现“由证到供”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的根本标志是其具备法律性,犯罪证据要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遵循法律性规则.法律性是国家关于证据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意志体现,是刑事诉讼证据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凡响。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初步确立,司法实践中非法取证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效地遏制住刑事非法取证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助于保障人权,实现程序公正,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庭前证据展示的建立,有必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证据展示制度。必须解决证据 展示的主体、时间、地点、范围、程序及争议解决等问题,建立以检察官的证据展示为主并有法官参加的“双向”诉前证 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5.
会计理论和实践上就“利润分配”账户对“本年利润”账户的关系属性的界定不尽严谨。规范现行“利润 分配”账户的经济内容和调整关系在于独立设置“未分配利润”总分类账户,并重新规划“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和“未 分配利润”三个总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面子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千方百计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来维护面子。在英语课堂中面子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面子论入手,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论思想,可称之为"生命·实践"教学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本质观、课堂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观、课堂教学评价观和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生命·实践"教学论是当代中国教学论探索的第三个阶段,它呈现出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生成性与理论体系的归纳性。从方法论上为中国的教育研究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叶澜之路":探究学术源流、创建理论学派、行走天地人间、独爱冬春夏草。  相似文献   

8.
9.
文章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对新闻如何“说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应有逻辑体系视野。逻辑体系视野中的《资本论》“商品”范畴内涵不限于开篇定义,还有广义内涵,即“物”商品和“劳动力”商品范畴对子的有机统一。其集中表现即《资本论》开篇研究“物”商品创立劳动价值论,与次篇及以后研究“劳动力”商品创立剩余价值论建构人类解放逻辑体系之间是“序曲—主旋律”有机一体主从关系。因而,《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是“劳动力”商品。“物”商品论囿于开篇把“物”商品界定为逻辑起点范畴,“目中无人”自相矛盾地阉割了《资本论》人类解放逻辑体系的建构“根据”,否定了《资本论》的人类解放性质和科学性质,贻误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亟须厘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蕴涵着两种深层冲突,即“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原则与生效裁判即判力之间的冲突,以及审判监督权的扩张与当事人诉权、处分权行使之间的冲突。再审制度改革应取消法院提起再审的作法,限制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若干冲突。因此,必须对“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该制度在被害人保护方面的价值真正得以现实。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刑事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用来规制和评价人们的诉讼证明活动的具体规格和尺度。我国现行的"客观真实"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它的制定实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它的绝对确定的倾向性规定,所以也产生了诸多弊端。因此,要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必须在坚持"客观真实"标准的同时,辅之以"法律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佘祥林案中的“良心证明”折射出了我国刑事证据运用中的尴尬。“良心证明”不管从实质上还是从形式上分析,都不属于刑事诉讼证据而是证据线索。证据线索是获取证据的前奏,为调查取证提示方向,提供证据线索的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为国家分忧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并奖励。通过对“良心证明”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重新考量刑事证据定义,即证据是蕴含案件相关信息的物质载体;有必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对专门机关附加相关义务,以保障无罪证据或无罪证据线索得到调查。  相似文献   

15.
刘春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2):122-124
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了被害人因犯罪人的行为而受到经济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精神损失的,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很显然,民法与刑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相互存在着矛盾,该文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及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的核心概念。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紧密相连 ,在动态意义上发挥了保障人权的作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排除了“有责性”和“违法性”的查证 ,缺乏有效的保障、限制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巨擘,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与日本文学界的泰斗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双璧"。《舞姬》是森鸥外的小说处女作,也是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独具匠心的取材,为我们讲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了日本近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葛藤。立足于明治初期的社会风貌,从不同角度阐述《舞姬》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源,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反自然主义、高唱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是一人造“物”,刑事诉讼体现了人的智慧和目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晶,刑事诉讼法则是“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刑事诉讼具有无形物、危险物、禁止流通物、原始物、可改造物的内在特性.刑事诉讼立法必须考虑社会现状,以刑事诉讼“物”的特性为基础,不得脱离生活实际,过度超前立法.刑事诉讼“物”概念的引入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