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越 《黑河学刊》2014,(7):136-138
企业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商人,也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在懂得成功运营资本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他们不仅仅拥有追求金钱、地位的功利观,最重要的是具有他者所不具备的自我实现观和社会成就观。我们称他们这种品质为"企业家的伦理气质"。但是,企业家的这种伦理气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作为一个拥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人,他们既有为善的可能也有为恶的可能。现代社会的冲击更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在现代性语境下探讨企业家应该如何培养"伦理气质"并能够承担起应当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进行金钱的管理,也是培养他们具有一种"节俭、自立自强、负责任"的意识。培养中学生理财能力,对学生自身、学生家庭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中学生理财的现状来阐述中学生理财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就如何做好中学生理财能力培养的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少珊 《魅力中国》2010,(7X):335-335
在当代社会的格局下,审美主体的容纳力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得愈加强大,因而审美需求也有了不同层面的转变,亦虚亦实。在此条件下,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一必然社会现象。"审美疲劳"的产生开始改变了传统化的单一的审美观念,带动了审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人们在婚恋观的价值衡量与判断等方面在此种变换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形成了许多关于婚恋行为方面上很多问题。当代“90后”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定群体,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新血液”他们的婚恋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层了解分析他们的婚恋观问题不仅仅能反映出当下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我国未来社会的婚姻家庭状况。由此,探讨当代“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丽娜 《魅力中国》2013,(28):102-102
中国当代美学,是中国当代学术领域最热闹也最诱人的园地之一。20世纪中国的美学思潮发展的最为迅速。它结合了东方与西方。使传纨与现代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而在这个时期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在这个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绘画思想,以及他们培画流琅中的美学观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3月16日,正是植树的大好时节。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下磨石村一片山地上,一群"红马甲"正挥锹铲土,栽下一棵棵油茶树苗。看到自家6亩山地栽满油茶树苗,下磨石村村民何井忠高兴得合不拢嘴:"油茶树好呀!挂果后每年有收益。这些‘红马甲’想得真周到。""红马甲",是谷城县供电公司运维班的员工。  相似文献   

7.
陆林  段陈 《东北之窗》2010,(Z2):82-84
怕生孩子,不仅在当下的中国,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生得起却养不起"已成了他们的共识,一些生了孩子的父母称自己为"孩奴"。"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忽视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一位中国学者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保险,从7岁到70岁都要让孩子有保证,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的能力、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国外的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国父母认为,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或投资。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至上观念,追求无节制的享乐,时尚潮流,超前消费,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带来的"炫耀性消费"。这些关键词如今也被用在了中国年轻人的身上。当前,我国青年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可谓是日新月异,"追求时尚,展现自我","我的地盘我做主"似乎成为当代青年一致行动性的口号。他们在意自己的外表,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东西,他们是新的商品、新的消费行为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这一现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由中国慈善排行榜组委会发布了一份名单:"影响中华公益60位慈善家",李嘉诚、黄如论、邵逸夫、霍英东、陈光标等60位慈善家名列榜单,他们都是60年来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和社会名人,堪称这个时代的行善楷模.说他们就是当代中国的"首席慈善家",应该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做法,又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喜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做法,又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喜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把一片难得的奇迹般的高原绿洲开拓成一片荒原,以后,也许就变成了戈壁。这真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荒唐、荒诞的"奇迹"。而"被"开拓着的这一万城市知青们充满激情的心上,也被暴烈的阳光、无休止的斗争,摧残杀戮成了一片"戈壁"。但是,他们毕竟年青,他们毕竟充满"活"的力量,在已变成了"大戈壁"的心上,他们顽强地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浇灌、再生出奇花异草,结出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件功能性外衣,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中追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在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需要环境的支撑,环境也需要人的完善,完美的共生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终目标。 一、为绿化定位。现代绿化的实施是人类从生态觉醒走向生态自觉的标志之一,自从人类有了环境忧患以来,生态绿化一直在与污染防治并肩战斗。我们既然无法阻止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无法避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而需要认识的是,并不是说只要…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的童话是童话世界里的一颗钻石,它的内容和形式都经久不衰,所具有的价值也无与伦比.本文从当代社会情况中分析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价值.虽然当代儿童的心灵世界充满了动画、漫画、游戏,但安徒生童话给他们带来的同情和关爱之心还是值得倡导的.安徒生童话不只引导儿童要具有善良之心,也为他们认识社会现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的速度是车轮带动下的快节奏,其结果是身体与灵魂的剥离。近日读到《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的文章《为什么要徒步?》。文章中说:"徒步无疑是对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徒步,慢下来的节奏,才能让人仔细去听、去查看、去品味……"其实不仅仅是徒步,当我们在某一片宁静得只剩下自然音画的地方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G20集团匆匆升级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G20集团是个有效遏制危机的组织。随着危机的减缓,G20集团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各国政要认为没有必要再全力一致行动,转而关注各自的国内要务,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实,有效的全球管理是长期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危机期间。我们需要一种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来预防危机,而不仅仅是对危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7.
沈丹 《改革与开放》2011,(2):192-19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作用出发,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共和国的第三代",我定义为:在1942——1958年之间出生的、在文化革命期间上学的大中小学生,以"老三届"为主。这个"第三代人"的概念,主要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不是年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参加了文化革命造反、串联、下乡、做工,后来又以各种形式上学和参与了改革的这一代人。现在大约在38——54岁之间。以"老三届"为核心的第三代人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从极左的民粹主义到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而且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G20集团匆匆升级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G20集团是个有效遏制危机的组织。随着危机的减缓,G20集团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各国政要认为没有必要再全力一致行动,转而关注各自的国内要务,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实,有效的全球管理是长期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危机期间。我们需要一种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来预防危机,而不仅仅是对危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人间比作原野,每个人都是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着的茂盛植物,这棵植物会开出美丽的三色花:一瓣是黄色的,代表我们的身体;一瓣是红色的,代表我们的心理;还有一瓣是蓝色的,代表我们的社会功能."这是一位文人关于健康的个人感悟,浪漫而缥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