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82-283
陕西理工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学生评教为主包括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经历了纸质问卷调查到网上评教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规范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评教方式较为简单,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没有成为常规;评教时间不利于及时反馈意见等,还有评价标准有待改进等。今后,为了推进教学质量工程,评教活动还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院校学生评教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素冬 《经济师》2006,(4):104-104,106
学生评教是学生、教师和评价机构三方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同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一样,学生评教过程也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文章分别就三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各自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评教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学生评教工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对评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评教指标体系和评教方式不科学,对评教结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目前学生评教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提出实现提高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现实途径,为推进高校学生评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通过选取江苏省研究型高校2009年—2011年三年共4258个学生评教系统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教师职业背景状况(包括教师教龄、职称、学位、学缘背景、科研水平等)对学生评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教龄、学缘背景、科研能力对学生评教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教师学位对学生评教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3)教师教龄、职称、学位和学缘背景这4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交互作用。(4)教师职称对评教并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是它与教龄、学位、学缘背景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对学生评教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中美高校学生评价的差异,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的评教时间、评教内容、评教指标、评教主体以及评教结果的处理可取之处,以期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促进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6.
学生评教是科学评价教师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评教的实际情况,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学生评教的认识、评教结果的处理进行简要分析。在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过程、合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等方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评教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济南某所高职院校的被试通过三个实验研究正负向师生关系与学生评教因子得分的关系。借助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正向、负向师生关系学生在学生评教因子得分存在差异,在师生人际关系(B4)、考评/作业/阅读材料(B6)因子上差异显著。教师是否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已经成为影响正负向师生关系评教得分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赵丹梅 《经济师》2011,(12):105-106
随着高校学生队伍、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新聘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势必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已经被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学生评教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和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陆续开展起来,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把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学生评教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教师队伍优化,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教源于美国高校,传入我国后,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普遍采用,评教的方式也由最初的填涂学生评教卡逐渐发展成基于网络的网上评教系统。随着学生评教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生评教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评教的结果不仅用于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作为教师晋升的依据之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满意度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建立、全方位重视学生评教工作、努力保证学生评教数据的客观真实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运用数学方法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二次科学处理,从而达到依托学生评教,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的公开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虹 《经济师》2007,(10):139-140
目前,虽然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学生评教的评价方式,但只有极少数高校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公开,这使得大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流于形式、有量无质。文章论述了高校公开学生评教结果的必要性,阐明了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应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评价结果,对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志平 《当代经济》2022,39(4):77-82
进行公正而有效的学生评教,既要尊重每一个参评学生的偏好和选择,更要尊重学生集体的公共偏好和选择.在普遍存在的"公共选择问题"情况下,合适的学生评教既要体现单个学生的真实意愿,将每一个学生的选择都考虑进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集体的公共意愿或者集体意愿,要照顾到学生集体的利益.本文从学生评教的四类错误出发,借助公共选择理论和...  相似文献   

13.
杨旭  霍正浩  李燕  张艳丽 《经济师》2012,(10):70-71
为改进基础医学院现有的学生评教工作,组织了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3个年级6个专业的600名学生,对10个学科30名高级和中初级职称教师所授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评教。虽然改进了调查问卷的项目,但评教结果参差不齐,缺乏客观性。文章指出,学生评教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使评教结果更加真实和客观。  相似文献   

14.
领导反馈能有效影响员工知识共享,但已有研究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基于调节焦点理论,以129名学生为样本,通过实验研究检验了领导反馈风格与绩效信息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员工工作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绩效信息和促进型反馈风格正向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失败绩效信息与防御型反馈风格负向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员工促进型工作调节焦点中介了成功绩效信息和促进型反馈风格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Sinclair和Coulthard提出的教师话语分析模式入手,通过收集和转写语料及查阅文献的方式,分析收集到的语料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并通过对反馈类型的分析和对比,找出一些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方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在延用传统的发放纸质打分表格的方式。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学生网上评教系统,能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形成开放式管理理念,上下渠道通畅、解决问题准确,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更加平稳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何添锦 《经济师》2005,(2):82-83
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 ,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文章根据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研究、探索和总结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在对学生评教的目的意义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实施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不仅影响教师“教”的效果,也促进学生“学”的品质。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与进步,SPOC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新形态。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其必要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师生互动和沟通反馈的形成性评价模式,能弥补终结性、考核性学生评价带来的偏差和延迟缺陷,从而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深化高职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老师自身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的过程。应当把这个过程认为是双向的、往复的、互助的、互进的过程。同时,歌唱学习的普及化对专业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快节奏组织情境中,寻求反馈作为一种主动性自我调节策略对于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意义重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寻求反馈频率对传统创新行为的影响,较少探究寻求反馈多样性以及“求深”(寻求频率)与“求宽”(寻求多样性)组合对员工不同程度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特质激发理论和JD-R模型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寻求反馈频率与多样性影响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剖析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促进员工寻求反馈多样性推进探索式创新,通过促进员工寻求反馈频率强化利用式创新;②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正向调节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寻求反馈频率间的关系;③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对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寻求反馈多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