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两年,人们有点儿钱,就想着去炒股,似乎进了股市就能赚大钱;这两年,股市跌得厉害,“钱找钱”难了,与其进去等着套牢,还不如买房子,送孩子上学来得实惠。这“投资”的转向还颇有点儿意思呢  相似文献   

2.
A股真的太贵了吗? 2007年1月,“股市泡沫论”又一次铺天盖地般地、黑压压地向中国股市扑来。 先是来中国股市抢买股票入市,居心叵测的罗杰斯说:“中国的A股太贵了”。当然,罗杰斯此语是在“就地还钱”,买家喊贵,再正常不过。  相似文献   

3.
魏雅华 《时代金融》2007,(11):12-13
2007年,中国股市继续高歌猛进,仅仅9个月时间,指数涨幅就超过了100%,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于是,一辈子只会把钱存银行的老百姓纷纷投身“股海”“基海”,掀起了一波“全民理财”高潮,也让还未结束的2007年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理财开局年。  相似文献   

4.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雷 《云南金融》2013,(8):68-69
传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更被尊称为“奥地利股市之父”,“股神”巴菲特也曾经称赞他“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罗杰斯的传奇之处,一是他就像拿着水晶球的魔法师,在对大势的准确预测中,脚踩着股市和商品市场的两个“风火轮”,所到之处几乎一网打尽,屡屡创造投资传奇;二是与巴菲特、索罗斯、格罗斯等投资大师相比,他无疑是最潇洒的一个,分别骑着摩托车和开着汽车,两次环游全球,在“玩”中顺便就把钱赚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股民走向成熟须经历三个阶段:一、初级阶段。此阶段股民的特征是:1.盲目性:不知道如何开户;不了解股票知识或知之甚少,对股市许多专业名词不知何意;不会具体操作(填单、刷卡等);更不知该买什么股票。2.胆大性:由于盲目性,特别是认定“买股票就能赚钱”,因此胆子大,敢买任何股票,特别表现在刚一开户,手就发痒,马上买进若干股。好像不买,心里就不踏实。3.初战告捷:初入股市者往往瞎蒙能赚上一笔钱,这使得他们兴高采烈,更加认准了“股票能赚钱”,并且“深化”了认识,即“股市赚钱易、赚钱快”,而且逢人便吹“股市…  相似文献   

7.
2014年IPO重启还不到两周,证监会就两度踩下“急刹车”。继1月10日宣布暂缓IP0直至3月份之后,1月12日证监会宣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随后5家公司宣布暂缓IPO。由于新股上市被认为会引发股市的“失血效应”,A股市场一直存在“恐新症”,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袁元 《投资与理财》2014,(21):46-46
“只进不出”是中国股市沉疴已久的老病,控股股东们把从股民手中圈到的钱挥霍一空后,还可借助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再把上市公司控股权高价卖给接盘者,接盘者利用定增并购等借口再大捞一把后再把控股权转给第三者,这种循环往复的游戏在股市屡见不鲜,但愿四中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的决策能在股市首先是从退市中开始。  相似文献   

9.
花钱的心理     
《安徽水利财会》2009,(3):42-43
“2009年不买奢侈品!”,这是网民们为适应金融危机而提出的口号。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花钱的危机。就像今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所说的:“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有了。”这句话精辟地点出我们和钱之间的辩证关系——钱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影响着我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小李是个股市新手,今年春天入市时正赶上行情,稀里糊涂居然也赚了一笔钱。在沪指3000点以上小李有点儿拿不准了,恰在这时传来了IPO重启的消息,他便想到了打新股。小李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