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8个月我国大豆进口平稳,关税下调将使大豆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扩大,全球大豆供给趋紧;国际大豆价格接近历史最高价,国内大豆价格稳步攀升;919份稻谷生长气象条件;1-8月我国大米出口微增进口大幅下降;全球大米产不足需;9月份国内稻谷价格较为平稳,大米价格继续上涨;秋冬小麦生长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稳定在3.8亿亩;1—8月小麦出口同比增长两倍多,进口减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稻米 1-4月份我国稻米出口增长,进口减少 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49.91万吨,同比增长20.6%;累计进口大米18.54万吨,同比下降38.1%;累计净出口大米31.37万吨.  相似文献   

3.
数字粮食     
《中国粮食经济》2006,(9):26-26
预计2006/2007年度(当年6月至下年5月)国内小麦产量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小麦消费总量比上年度增加,其中主要是因为小麦价格低迷,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快速增长。本年度国内小麦供应明显增加,当年新增供给不仅能够满足当年消费,而且还有少量结余,预计全社会小麦期末库存比上年度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08,(6):33-34
稻米市场:国际国内稻米价格快速上涨。4月份,国际国内大米和稻谷价格快速攀升。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大米需求持续增长,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降至30余年来低点,部分国家为避免米价上涨引发骚乱,开始采取降低进口关税、增加大米进口的措施,而越南、印度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纷纷控制大米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加剧了国际市场大米供给形势紧张,导致大米出口价格快速攀升。截至4月底,国际大米价格涨幅同比超过170%。  相似文献   

5.
《齐鲁粮食》2007,(7):40-40
农业部近日发布市场监测信息预测,虽然2006/2007年度国内玉米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是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玉米全年总需求将比上年度增长4.6%,预计国内玉米供给正向偏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我国稻米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在国内稻谷连续六年丰收的情况下,稻谷供给总量增加,粳稻供给略有减少;稻米消费基本稳定,粳米消费增长较快;稻谷整体上供大于需,但粳稻供给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稻米价格全面上升,粳稻米价格涨幅较大;  相似文献   

7.
预计2006年全国稻谷产量比2004年增长1.6%。2006年大米进、出口均大幅增长,仍保持净出口格局。2006/07年度国内大米供略大于求,库存回升。2006/07年度全球大米消费增长快于消费增长,产不足需。国内稻米价格稳中有涨,国际大米价格震荡走高。  相似文献   

8.
一、稻谷增产,供给充足 2006年我国稻谷产量高于上年,为2003年以来第三个增产的年份.进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06年11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1.6万吨,比上月增长5.24%,同比增长1.51倍;进口大米4.65万吨,比上月下降13.50%,同比下降9.32%.1-11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108.36万吨,同比增长75.2%;累计进口大米63.20万吨,同比增长51.6%;累计净出口大米45.17万吨.  相似文献   

9.
预测2007年全球红肉和家禽肉贸易将保持强劲的势头。其中,牛肉出口增长约6.5%,猪肉出口增长2.6%,鸡肉出口增长4.1%。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疯牛病(BSE)、口蹄疫(FMD)和禽流感爆发,一些市场相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预测2007年全球的牛肉出口将增加6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美国牛肉出口将达N68万吨,增长幅度达30%。中国、巴西和美国的牛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5-7%,2007年的增幅预计将高于5个百分点。预测2007年全球猪肉出口将增长约3个百分点,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出口增长国。美国猪肉产品质优价廉,2007年美国猪肉出口总量有望突破140万吨,几乎是2002年的2倍。预测2007年,全球鸡肉出口将达N670万吨,增长4%。其中,美国市场份额预计将增加137%,巴西减少1%,为38%,而欧盟为10%,保持稳定。俄罗斯是最大的鸡肉进口国,预计2007年进口将减少7%,总量为120万吨。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家禽产量在近几年稳步增长,并且在2007年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元旦长假期间,国家财政部宣布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将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这是继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我国政府再次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以期平抑其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米消费主要是食用口粮消费、种子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出口消费、损耗及其他消费等,其中主要是口粮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物结构的调整,人均大米直接消费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口粮消费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因人口的刚性增长,近几年全国大米口粮消费总量仍呈缓慢增加趋势。从而带动消费总量小幅增长。根据最新测算,2002/2003市场年度我国大米消费继续呈小幅增长趋势,总消费量为1.3968亿吨,比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5月,广西向东盟国家注册出口水果1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0%强,水果出口拉动周边果价上扬30%左右,成为近年来全区果价稳定和上扬的重要因素。在缓解东盟水果冲击的同时,也为广西水果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据业内人士估计,近年来广西水果通过海关、边贸、转口等不同渠道的出口总量已达50万吨以上。2007年,广西向东盟国家注册出口水果就达20.9万吨,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数字     
6000元 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家。中国今年进口粮食产品增加,预计进口粮食总量将超过6000万吨,全世界出口的大豆有一半将运往中国。  相似文献   

14.
今年1-4月全国乡镇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上年同期,1-4月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540亿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出口增长较为迅速,1-4月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840亿元,同比增长13.92%,比上年提高4.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进行双向分解,分析其增长源泉,得出导致我国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在出口方面,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过分依赖于世界进口需求的扩张,出口市场结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口畜产品竞争力薄弱,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的增长;在进口方面,我国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世界供给增长效应刺激了进口的增长,国外畜产品竞争力强于国内畜产品,是引起我国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这是继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我国政府再次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以期平抑其价格匕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粮食总量平衡不能忽视品种结构平衡宁允祯研究粮食总量平衡,不能忽视品种结构平衡问题。近几年,我国由于稻谷产量减少,造成大米供给不足,导致大米价格率先大幅度上涨,进而引起其他粮食价格普遍上涨。造成粮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大米供给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米作为居民生活主粮之一,其贸易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中国大米进出口形势开展了分析预测,发现:(1)中国大米产量呈连续增长趋势,且国内大米市场需求增长率较低,大米市场消费模式也呈变化趋势;(2)从大米进出口总量上看,中国大米进口量已远超大米出口量,大米贸易逆差形势加剧;进出口品种方面,贸易品种类型渐趋丰富,但依然以大米类贸易品种为主;进口来源国方面,亚洲地区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大米进口来源地,其中近年来越南已超越泰国成为中国大米进口主要来源地,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所占比重亦增加明显;(3)大米出口总量与年份数据呈负向关系,但线性关系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大米进口量与年份数据则呈显著正向关系,因此预计我国大米贸易逆差将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一、2005年全省粮食安全的基本情况 1、粮食略有减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200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180万亩,较上年(省定案)增长2.7%(下同);总产227.9亿斤,下降1.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084.3万亩,增长4.9%,总产87.4亿斤,下降2.7%;秋粮播种面积3095.7万亩,增长1.3%,总产140.5亿斤,下降1.2%。预计全省粮食供给总量为497亿斤,粮食需求总量预计在280亿斤左右,全省粮食供求平衡,粮食安全有保证。  相似文献   

20.
据农业部渔业局消息,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42.1万吨、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27%;实现贸易顺差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7%,继续居大宗出口农产品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