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说与教育服务是美国国家公园与游客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美国国家公园的成长和发展,解说与教育服务也日臻完善.文章通过大量资料和中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意义、内容做了进一步剖析和阐述;将其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实施阶段、建设阶段和完善阶段.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的具体解说与教育项目为例,透视出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坚强后盾:专业的规划机构、严格的人员要求、健全的解说与教育项目和公园各种系列的定期评估.纵观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成功发展,其专业的规划机构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缺一不可.在我国推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际,解读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其诸多方面可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与推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海洋海岛类国家公园是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环境教育建设对于国家公园公益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美国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的实地考察及资料分析环境教育特点,总结环境教育实践经验,提出对中国海洋海岛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结论如下:(1)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具有生态系统及景观特殊性、教育场所弱可达性及教育方式多元性。(2)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以教育内容和支撑体系为主体架构,其中教育内容划分为海岸、海岛、沿海(潮间带与泛洪区)、海下区域4类,支撑体系涵盖管理、资金、解说、传播、人才5个方面。(3)中国海洋海岛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可在统筹管理、解说规划、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予以借鉴,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海岛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实践的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生态旅游形象受损。如何利用国家公园建设契机塑造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梳理中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基于文化观念、生态资源与实践环境等差异,中国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需立足国情,建议重点从5个方面探索本土化路径:一是明确开展生态旅游的现实目标是生态资源的安全,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明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严格界定生态旅游实践内容与形式;三是重点从良性互动的社区参与和科学的自然解说系统两个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科学实践,重塑生态旅游形象;四是利用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等生态产品消费契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五是加强生态旅游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TPB模型分析框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探讨了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主观规范、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感知行为控制并未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居民的行为态度没有对生态保护行为意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厘清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下的具体实践,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从生态环境修复、当地居民参与度、旅游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取得的生态旅游发展成效,并概括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管治理论的中央垂直管理型国家公园PAC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垂直管理型的国家公园系统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安排,本研究选取加拿大BPNP/FFNMP为研究案例,引入管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详细探讨了公园咨询委员会(PAc)这种非政府组织共管国家公园的模式.结果表明 PAC 管治模式能够实现管治的核心理念--相关利益单位的互动和达成共识,主要结论包括:(1)PAc 模式的特性是具有克服集体利己主义的合作型模式管治模式;(2)PAc模式是具有内外部有效性的管治模式.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属地管理型系统,在借鉴 PAc 模式时应该主要吸收不同层次和不同利益诉求的NGO,特别是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宗旨的ENGO.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以“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为核心理念,通过游憩功能体现其公共资源属性,促进全民公益性目标实现,是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的基本要求。为寻求实现国家公园功能的路径,本文基于问卷调查,考察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功能的认知、对游憩服务的期待以及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的态度。研究表明,游客看重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游憩和环境教育等功能,但在空间认知上割裂了保护和利用在国家公园内的统一性;游客关注国家公园在游憩机会上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关注点受到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影响;游客的生态保护参与意愿普遍较强,但对保护对象并无具体认知。因此,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发展需要从前端导入国家公园概念、功能和管理目标等公益性的基础理念,既需要根据游客多样性需求完善服务,也需要引导游客了解公园区域定位和内部功能分区。研究指出,国家公园需要在增强游客对其功能公益性理解的基础上,探索自然保护地旅游发展的新范式,从而改善游憩体验,促进游客更好地参与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Logistic模型对TALC模型各阶段的定量划分 ——兼论美国十大国家公园的旅游生命周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LC模型是旅游学界讨论最多的模型之一,在诸多讨论的议题中,关于该模型各阶段的划分和确认一直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文章基于用Logistic模型解决TALC模型各阶段定量划分的目的,在运用微分知识分析Logistic模型数学性质的基础上,发现了该模型有3个时间节点.然后分析了Logistic模型对TALC模型各阶段的定量划分的适用性,并对美国十大国家公园上百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了美国十大国家公园的旅游生命周期模式.分析得出:(1)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TALC模型的前5个阶段,即探查-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2)利用Logistic模型求得划分TALC模型的3个时间节点(a-1.317 r,K4.732)、(ar,K2)、(a+1.317r,K1.268);(3)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生命周期模式可以分为3类:Ⅰ型—标准型、Ⅱ型—断崖型、Ⅲ型—跳跃型.研究发现TALC模型各阶段可以进行定量划分和确认,文章得出的3个时间节点就是一次探索性尝试. 相似文献
10.
11.
在国家公园体制即将正式推广背景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感知映射了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政策实施的现实效应。基于“核心—边缘”视角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文章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处于不同空间位置和旅游发展阶段的三个典型社区,运用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维度,探究试点区内部不同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同一试点区内部不同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处于稳固阶段的核心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最为强烈,处于参与阶段的边缘社区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最为强烈,而政策驱动下处于发展阶段的缓冲社区居民的制度影响感知也最为强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三类社区发展模式,文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深入分析了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的多维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研究作者合作结构松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研究合作机构与团队;研究知识演进可划分为经验借鉴萌芽(1982~2006年),初步探索成长(2007~2013年)以及深入试点发展(2014年至今)等3个阶段;研究主题富有国家政策导向性,2006年与2014年为研究转折性节点;研究主题演变主要从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理念借鉴、游憩多维评价、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转移到国家公园社区旅游、游憩经营与管理、游憩生态影响、游憩公共公益性,再到游憩利用维度视角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学术界研究视角主要涉及风景园林学、经济学、地学、旅游学、生态学等。今后,需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现实出发开展多学科、跨机构、多平台的深入合作,对国家公园游憩空间价值与伦理进行深度关怀与反思,而探索建立中国本土特色的国家公园游憩利用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应当成为未来亟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面临的重大实践需求和重要科学议题。在阐释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特许经营、保护模式、解说系统、生态产业、社区参与、管理体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思考与跨学科对话。分析认为:(1)科研支撑是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其必要条件是要素支撑体系、特许经营制度和关键政策突破;(3)特许权和特许经营制度是保护机制,从旅游特许经营走向社区特许经营、生物科技特许经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区域联合特许经营等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4)社区参与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渠道拓展、能力提升、共建共享是提升社区参与质量的重要方式;(5)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园多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解说系统、建设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有利于促进文化服务的供给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成就体现的重要场域之一,促进其投射与感知形象的契合是提高国民认同度的关键点。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收集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宣传文本与携程旅行网站游客评论文本,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语境下国家公园形象可归纳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体验、设施服务、价值地位5个维度;(2)“投射—感知”形象的核心高频词重合率仅为1/3,官方宣传内容的广泛性与游客感知体验的具体性有较大差别;(3)分维比较显示,自然资源维度的“投射—感知”形象契合度高,其他维度均存在错位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二维象限法,构建了国家公园形象的维持区域、优势区域和改进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了基于国家公园管理组织主导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两项相互冲突的使命,如何通过财政拨款机制来激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协调两项任务之间的冲突,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面临的棘手问题。文章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从财政事权划分的视角,即中央事权和中央地方共同事权两个方面,来分析国家公园财政拨款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表明,中央事权体制下委托人向代理人拨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项任务产出的边际收益越高,给予的激励越大,对另一任务给予的激励越小;一项任务产出的不可观察度越高,给予的激励越小,对另一任务的激励也越小;一项任务的成本系数越高,给予的激励越小,但对另一任务给予的激励越大;成本函数偏离稳定点越远,给予的激励越小;风险规避和任务替代性对激励的影响具有门槛条件。共同事权体制下,两个委托人合作时,向代理人提供的激励与中央事权下形式相同,拨款机制也相同;两个委托人不合作时,地方政府向代理人提供的激励形式、拨款机制与中央事权下相同,而中央政府向代理人提供的激励为产出边际收益的一半。基于两任务的替代性,为激励代理人在生态保护上付诸更多努力,需要提高其产出边际收益,降低产出不可观察度,降低成本系数,使成本函数趋于稳定点。 相似文献
16.
17.
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过程中,生态信用买卖双方主体确认、交易步骤、额度分配等一直是实践难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生态银行机制模式与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组织结构、信用标准、交易方式3个方面,构建基于生态资源评估的发起者、开发者与第三方监管参与的生态银行运作模式。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为实证案例,参考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当量因子修正等研究成果,对2005、2010、2015及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发现,河渠、滩涂、林地的生态信用最高,水田、旱地、建设用地生态信用最低,以此提出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的生态信用下限,以期为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和其他自然保护地构建生态银行机制和确定生态信用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研究对于目前中国正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以境外国家公园社区冲突为现实案例,梳理公园管理机构与社区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发现社区冲突是由公园定界、公园生态保护和公园开发利用3个方面所引致,由此追根溯源至土地政策、利益机制和管理手段。当这三者置身于国家公园体制框架中时,从土地权属保障制度、社区参与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3个方面着手预防或改善公园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文章提出的4类土地权属关系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矛盾,PAC模式保证了社区在国家公园利益分配和补偿中的重要地位,透明顺畅的信息沟通增强社区对公园的信任和信心,社区特许经营制度向社区的倾斜可保障失地社区居民生计。当社区居民“得以偿失”,社区冲突就会止于源头。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方法与模型构建是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本文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基于国家公园旅游生态产品和服务显性和隐性供给成本的视角,综合考虑管理者、经营者、守护者(社区居民)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供给成本和利益诉求,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周边社区生存发展权的公平性和行政管理的可行性为原则,划分核心区、毗邻区和辐射区三级旅游生态补偿空间范围,确立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测度方法与模型,测算得出黄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为5.1亿元/年。研究以期为构建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国家公园生态共建、利益共享和经济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