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忠 《理财》2007,(9):67-67
成功与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但高收入并不意味着拥有财富。拥有财富的惟一有效方法是进行周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利用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与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预期对居民的家庭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居民预期房价会下降时,其减少家庭消费的可能性会更高。但是对拥有不同房产财富和收入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其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房产财富较少和收入较低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拥有多套房产和高收入的家庭而言,其对房价下降的预期越高,家庭消费支出减少的可能性会越大。  相似文献   

3.
财富管理包括现金筹划、消费支出、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传承规划等,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制定及达到财务目标。通过财富管理,不但可以增加投资收入,而且更可以累积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大保障,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理论,本文建立居民收入、消费支出、股市市值和购房支出几个变量之间的实证检验模型,以研究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选取季度和月度频率数据,测算我国2003~2018年全口径居民消费和2013~2018年乘用车消费的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全口径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符合持久收入说;乘用车消费除受收入的影响之外,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显著。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存在的财富效应,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二是要发挥出股市在消费中的财富效应,需改变我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牛短熊长困境;三是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通过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间接渠道参与股市的比重,使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国家金库是国家财政资金的出纳、保管机构,负责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预算支出的拨付业务。经营和管理国家金库是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神圣职责,国库不仅仅是国家储藏财富的仓库,还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的重要部门,国家的全部预算收入都由国库收纳入库,同样的,国家建设中需要用的一切支出也都由国库拨付。因此,国库对于国家意义重大,说国库的管理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不为过。几十年来,人民银行为保证国家税收等收入和用于建设的预算合理、真实、安全,不断提高国库的服务和监管,进行了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这其中,自然包括多种多样的财富增长方式,其中就有近年来渐越火热的收藏品投资。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期,美国以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被视为其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财富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相关统计分析显示,过去20年,美国1%最富有的人财富增长了86%,其余人口的收入不增反降.美国0.1%的富人与90%的平民所拥有的财富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纳入消费函数的考虑范畴之中,结合我国具体经验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季节调整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股票财富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和股票财富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一个时滞,短期内影响微弱,长期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但相比于收入而言,股票财富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梁俊茹  范大路 《征信》2016,(1):72-76
近几年房地产价格高涨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使得消费者的财富、消费支出及信贷可得性等发生变化.在完美金融市场假设下,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分析财富效应与收入效应;在不完美金融市场下,基于流动性约束理论分析抵押效应.研究表明,房价变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交易成本、贷款额与抵押物价值比率、业主所有权以及在租赁市场上家庭所占比例、抵押物的可得性、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以及财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充分说明国家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财富的决心.但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单一,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比较低,在目前银行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投资渠道较少的情况下,分析如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税收手段分流存款刺激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税收分流的对象应为高收入阶层所拥有的储蓄存款。为了有铲地分流存款、刺激消费,可开征个人财产税、并调整个人所得税,对大宗消费和投资支出实行个人所得税抵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大众理财顾问》2004,(11):72-73
"金葵花"理财指数,即中国都市高收入群体理财综合指数,是中国都市高收入群体对其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加以使用和管理、以达到保值增值目的的行为趋向,以及对影响这种行为趋向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它反映了中国都市高收入群体对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整体收支变化趋势的预期,体现了该群体的财富管理能力水平,描绘了该群体的理财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张先生和张太太属于丁克家庭,未打算养儿育女。张先生35岁,企业管理人员,月收入2万元,年底奖金5万元;张太太34岁,企业文员,月收入5000元,年底双薪作为奖金。张先生的月生活支出为4000元,张太太的月生活支出为3000元。两人都有社保,并各购买了20万元商业保险,每年保费支出分别为4500元和5500元。目前已经拥有自住房产一套,市场价值160万元,贷款尚余57.4万元未偿  相似文献   

14.
再分配逆向调节是再分配调节国民收入差距的异化现象。当前,我国再分配无论是财富的归集还是财富的支出都出现了逆向调节,加剧了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差距。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的我国再分配调节机制没有正常发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的原因,既包括再分配调节机制本身的缺陷,也包括作为再分配调节机制运行基础的体制性因素。因此,在完善我国再分配机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健全调节机制本身,同时要改革作为再分配调节机制运行基础的体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女士,28岁,某IT公司经理,月收入8000元,年奖金1.5万元,每月生活支出3000元。丈夫马先生29岁,在另一家公司的技术部工作,月收入9000元,年奖金1.8万元。每月生活支出3500元。两人1年前喜得一子,孩子的生活费用每月1600元。拥有高学历的两人早已决定未来送孩子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为此,两人决定为孩子筹备100万元教育费用,供其18岁时能在美国常青藤学校读书。黄太太夫妇目前有活期存款6万元,定期存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100万元,前面是1,剩下的都是0,1出现了问题,所有的钱都没有用.人活着,一天都离不开钱. 财富三分天下 工作收入减去支出,剩下的是财富.花出去的是钱,留下来的是财,理财的对象便是剩下的财富,方法是配置.任何一个人的财富按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3个要素分成3份. 应急钱与保险无关 第一份是应急的钱.父母突然生病、孩子上学要用钱或是夫妻一方在供房贷的同时突然失业,只能用应急钱来应付日常开支.一般来讲,家里应该存1~2年的生活费,一年没有收入照样可以过日子.银行会建议客户留3个月的生活费,现实中根本不够,失业以后3个月找不到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美丽财富观     
张太旗 《金融博览》2010,(13):66-66
每个人都期望创造并拥有财富。而当真正拥有财富时,又如何使之变成人生真正的“财富”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税源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高收入和高财富所何者增加,遗产税有潜在税源。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美林集团发布的6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现在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人数达到23.6万人,每人拥有的平均资产超过4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万元,其中不包括个人居住的房地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富裕人士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我国民间金融资产增长迅猛也是税源不断丰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理清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家庭收入是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组成的,目前家庭收入一般包括工薪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而支出的项目则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支出项目。通过记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财富自由?所谓财富自由,就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成员不工作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保证日常开销支出及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固定的现金流不断积累。通俗解释就是:不用劳动也可以保证较好的生活质量并有持续的资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