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国廷 《经济问题》1989,(11):39-42
一、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晋城市的粮食生产呈现出发展势头。1984年,总产量达到13.4亿斤,比1978年增长33.5%,上了一个台阶,但接着出现了连续四年的徘徊,除1985年特殊干旱外,其余三年都在11—12亿斤之间,没有突破12亿斤。与此同时,粮食消费量不增长。1938年与1984年相比,全市人口增加5.1万,增加粮食消费2000多万斤;肉类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但政策和科学必须同必要的支农资金和支农生产资料的投入相结合,才能形成不断增长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滑坡”现象,1984年至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徘徊于8000亿斤左右,而且人均粮食还低于1984年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业投入绝对额减少,经济效益下降。山西省、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不断增产的。以粮食为例,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2,264亿斤,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增至3,901亿斤,1966年增至4,280亿斤,1971年增至5,003亿斤,1978年达到6,095斤,1983年又进一步达到七千多亿斤。我国耕地只有14.9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的9.6%,而供养了10亿以上的人口,即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1.7%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说,我国农业生产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如果不加以重视,着手处理,那么,我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将会受到影响和损害。这对于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历史任务,对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都会带来一个“负数”。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粮食商品购销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领域率先改革,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的合理变革,解放了广大农村蕴藏着的巨大的生产力,开辟了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的历史时期,农村各业生产的商品率显著上升。1982年与1978年相比,农村出售农副产品的金额增长幅度达98.9%,农村各业生产的商品率平均由41%上升为59.4%。在农业的全面发展中,老商品粮基地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商品粮基地正迅速发展,粮食生产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商品率提高。从1950年到1959年,平均每年增产粮食84亿斤;从1960年到1969年,平均每年增产近150亿斤;从1970年到1979年,平均每年增产近205亿斤;进入八十年代的前三年,平均每年增产达444.6亿斤。1983年是变化巨大的一年,全国粮食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粮食问题曾一度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指称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但是,仅仅几年的时间我们就不得不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完全相反方向的压力。改革以来,全国粮食产量在播种面积减少267万多公顷的情况下增长了62.1%,1998年产量达到4.94亿吨,人均拥有粮食400公斤,比1978年增长32.5%。目前,全国库存商品粮4700亿斤,为此,财政补亏1800亿元,银行挂帐2300亿元。1998年农产品价格指数为一3.6%,比全国物价-2.6%的指数还高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在改革开放20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由解决人民群众温饱转向市…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省粮食生产处于徘徊波动的局面,但粮食消费量却增长较快,使粮食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拟对我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研究探讨.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剖析(一)从生产方面看:我省粮食生产经历了波动增长,超常规增长和停滞与徘徊三个阶段.1、波动性增长阶段(1949—1978).由于受社会经济、宏观政策、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国至1978年的29年间我省粮食生产呈现波动性增长.1953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1959年至1962年在900至1000万吨内徘徊,以后各年有增有减,至1973年踏上2000万吨台阶,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0.65万吨,比1949年增长2.2倍,粮食累计增加1652.15万吨,年均增加5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14公斤,比1949年增加201公斤.这阶段粮食总量虽有所增加,但粮食压力未能得到根本缓解,粮食短缺与基本自给现象相互交替.2、超常规逐年增长阶段(1979—198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给粮食生产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促使粮食生产潜能快速释放.1983年粮食总产突破3000万吨,1984 年又攀上增长曲线的顶峰,达到3353.6万吨,比1978年增长39.7%,六年里累计增产952.95万吨,年?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特别是粮食,是掣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生产的两次波动,都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4─1988年。1984年,粮食产量登了8000亿斤的新台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后来由于放松了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停滞徘徊,到1988年便发生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通涨率达18%。 第二次是1990─1994年。1988年后接受教训、中央狠抓农业,1990年粮食生产一举登上了9000亿斤的台阶,再加上其他措施,市场物价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再次放松了农业,致使粮食产量一直在9000亿斤左右徘徊。到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供给,对反通货膨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对经济体制的转轨有着重大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会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反,粮食供给紧缺,会阻滞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延续。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开始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由粮食增产而推动的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一旦粮食供给出现严更短缺,旧体制又可能回潮。1995年下半年,有的地方恢复了按粮证或粮票供应粮食的老办法,就是由粮食供给紧缺而?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必须重视食物的生产和供应问题,而在所有食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就是粮食。 一、对今后十五年山西省粮食产需形势的估计 建国以来,山西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51亿9000万斤,达到1985年的164亿5100万斤,30年增长2.16倍。如果单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然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采取了适应生产力的农业政策,农产品大幅度增收,全国人均占有粮食800斤,第一次赶上世界人均水平。1984年,我们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人均拥有930斤。这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历史上的一次大转折,它标志着包括膳食结构在内的人民的消费结构已由“温饱型”开始向“小康型”转化。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地理工作者可在许多领域有所作为。本文主要从农村食物结构这个侧面,分析湖北省  相似文献   

10.
<正>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在农村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粮食问题出现了新的转机。从1979年至1984年粮食持续6年增产,年均递增率达4.9%。粮食生产的瞩目成就给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把卓有成效的农村改革推向新的阶段,从1985年开始,把延续了30多年的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粮食收购制度的这一历史性改革,摒弃了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在粮食生产中导入了市场机制,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然而,改革是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难免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深化粮食收购制度的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 吴江市地处太湖之滨,历来是全国著名的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注重农工贸三业经济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工农业总产267亿元,财政收入3.13亿元,进入了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前列。近年来,吴江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农业不仅没有萎缩,而且在因建设需要和结构调整等、播种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总产连续11年稳定在4.75亿—5亿斤之间,每年向国家提供1亿公斤左右的商品粮。近三年,农业总产值年递增率达20%以上。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的表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成功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促使农业全面、迅速发展,特别是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8146亿斤,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比1984年减产了500多亿斤,以后几年,粮食生产出现徘徊。粮食生产和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省受国家保护的优势产业,2004年.国家对农业开始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两增加,一提高”。即:粮食总产增加,全省粮食总产627亿斤,比上年增加124.6亿斤.商品量增加,全省粮豆商品量达406亿斤.比上年增加122.6亿斤;粮食品质提高,各粮食品种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省的涉粮企业也积极抢占市场,努力把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价格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农村改革中各种矛盾的焦点。1978年我国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农业形势很好,到1984年粮食年产达4070亿公斤,棉花年产626万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以年增28%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价格体制改革,从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系着手,进一步培育、完善农产品价格的市场机制的总体思路,是完全正确的。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食价格比1978年提高了20.7%,从而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种粮积极性。从1978年到1984年,我国粮食年产量从3047、7亿公斤增长到4073.1亿公斤,上了一个大台阶。接着,国家于1985年将粮食统购改为合  相似文献   

16.
东莞县是广东省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近两年来,全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之快,成绩之大,引人注目,显示了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1983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3,246个,从业人员12.3万多人,总收入4.1亿元,比1978年增长2.16倍。1984年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总数增加到3,682个,从业人员增加到14.9万多人,总收入增加到5.8亿元,比1983年增长24.1%。1984年,可以说是东莞县乡镇企业开始进入经济起飞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师宗县通过几年的典型示范,看到了种绿肥——光叶紫花苕对于增产粮食、增加收入的好处,。师宗县的耕地大多数是红壤,干、酸、瘦、薄,地力贫瘠,障碍着粮食单产的提高。近几年,他们在曲靖地区土肥站的配合下进行绿肥种植试验。丹凤区大堵乡有一户社员1984年种六亩苕子,粮食单产提高二百五十斤,总产增加一千五百斤,节约购买化肥款一百五十元。群众总结出种绿肥的四条好处:一是肥地,增加有机质;二是鲜草营养丰富,作饲料  相似文献   

18.
巧家县新华区大坪乡运用农业区划成果,进行生态农业的探索,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收到较好效果。1986年粮食总产599904斤,比上年增产66423斤,增长12.45%;农业经济总收入324960元,增加72739元,增长28.83%;人口增长1.16%,人均有粮344斤,人均有钱186.44元。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吉林省粮食生产连续跃上200亿斤、300亿斤两个台阶,去年总产达到409亿斤,人均占有粮达80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0公斤的一倍。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粮、人均交售商品粮,粮食出口量、外调量、贡献量等六项指标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位。10年间平均粮食增长率为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三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全国驰名的商品粮大省和闻名世界的“粮仓”。但是,在特大丰收的背后潜伏着种种隐忧,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危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的粮食更为严竣。从客观上看,一是我省历来是缺粮省份,耕地占全国1.3%,人口占全国2.6%,在正常年景下每年要缺粮30多亿斤左右。二是从当前粮食形势看,去年粮食有所减产,产粮区净调出减少,商品率下降,全省粮食周转库存大幅度减少,储备粮没有全部落实到位,粮食收购入库慢,至今没有全部完成。三是交通运输紧张,财力薄弱,调粮受制约。国家计划给我省用于粮食专运的车皮每天才17个,运输量约170万斤,一年只能调运6.2亿元,大约满足调粮运力需求的15.5%;即使第二通道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