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ST制度能否作为一种选择机制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京军 《南方经济》2006,(5):112-119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ST公司的命运?本文利用顺序Logit回归模型,对142家ST企业的三种不同命运(恢复正常、仍然ST和停牌)进行了研究。公司在ST时期内的经营绩效、资本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解释这些因素对ST公司命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债务结构对ST公司生存与否具有显著影响,而资本大小以及社会法人持股比例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表明,ST制度有助于财务健全以及经营良好的企业生存,ST期间在财务结构以及经营绩效得到改善的企业可以重新成为正常类公司。  相似文献   

2.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长期(3年)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样本包括重组公司和控制样本,研究方法为以现金流为主的经营绩效分析。研究结论发现,从长期经营绩效来看,重组公司没有明显的业绩改善。这一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并没有给股东创造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ST类的公司重组往往都是短期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一些公司在重组之后依旧逃不了"ST—重组—扭亏—撤销ST—再亏损"的命运。而为此买单的,不但有股民,还有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5.
ST类的公司重组往往都是短期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情况,一些公司在重组之后依旧逃不了“ST-重组-扭亏—撤销ST-再亏损”的命运。而为此买单的,不但有股民,还有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6.
对2007与2008年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所有ST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中50%以上公司运用债务重组损益增加净利润。为判断这些公司债务重组是采取实质性债务重组促进企业向健康发展,还是运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虚构债务重组交易以虚构利润。文章选择依靠债务重组扭亏为盈公司为样本,追踪后续经营成果与经营效率变化。发现2007与2008年依靠债务重组扭亏为盈ST公司的后续经营成果有显著改善,经营效率为正公司数目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博涵 《新财经》2011,(11):49-52
临近年关,ST公司重组进程将被迫加速,"上半年炒蓝筹,下半年炒重组"成了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存活的法门。但在大势节节挫败的市道中,ST炒作残存的温度很可能退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评级作为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代理变量,以Jensen指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公司绩效代理指标,检验了2002—2005年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内在关联性,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其市场表现和财务绩效也都较佳。可见,合理引导公司信息披露,对于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和财务绩效具有重要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刘洋  唐矛 《特区经济》2011,(2):141-142
本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沪深两市的72起重组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事件能给公司股东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不同重组类型和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对股东财富影响有显著差别,股权重组类和法人股占多数类的ST公司重组财富效应相比其它重组类型和股权结构的ST公司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已经来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本文选取了18个财务指标为研究变量,剔除数据不全和ST公司,以新能源汽车企业9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以2010至2014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平均值为基础,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一段时间陆续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显示,在170家ST公司中,半数ST公司去年净利润为负,亏损超亿元的公司达41家。从一季报看,净利润亏损的ST公司仍高达109家。按照监管部门发布的退市新政,约有百余家上市公司达到了退市条件。虽然具备了退市条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代表就会退市。一方面,近年来管理层对ST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很大,多数公司都在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只是重组双方在利益分配、股权设置、管理架构等方面存在分歧,重组没有完成。新政的出台,无疑将推动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特别是ST公司,一定会做出让步,从而避免退市;另一方面,随着间接融资难度的不断加大,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地方对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2.
同为ST,同样是重组概念,同样是复牌即连续涨停,会不会同样是巨大的陷阱?连续18个涨停!虽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盘萎靡不振,但戴帽的*ST盛润A(000030.SZ)却在复牌后逆势走出18个涨停。这一切缘于在该公司复牌之前的一纸重组公告。8月9日晚间,*ST盛润A重组公告披露,拟以4.3元/股的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香 《科技和产业》2008,8(7):80-83
已有的上市公司评价指标较多地强调财务指标,而对反映企业成长特征的非财务指标却较少涉及,无法完整地体现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本文参考国内外现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选择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安徽省上市公司提高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连续18个涨停!虽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盘萎靡不振,但戴帽的*ST盛润A(000030.SZ)却在复牌后逆势走出18个涨停。这一切缘于在该公司复牌之前的一纸重组公告。8月9日晚间,*ST盛润A重组公告披露,拟以4.3元/股的  相似文献   

15.
多谢ST郑百文,使重组概念的市场机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既然违法如琼民源、严重亏损及资不抵债如郑百文都能重组,还有什么不能重组的呢?如果说,市场过去炒ST、PT,炒重组预期,无非是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一个也不能少"的机制,事实证明市场总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如今,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并购重组都已形成新的浪潮,诸多上市公司频频开展并购重组,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文章基于财务分析的方法,构建财务评价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选取已经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绩效的计算,评价是并购重组是否明显改善了上市公司绩效,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构,对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基于该政策建议,对以后上市并购重组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骆文静 《发展》2013,(12):101-10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种管理评价准则,作为质量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指导企业追求卓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经营模式,可获得卓越的经营绩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促进公司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陈杨 《中国经贸》2009,(22):27-28
近年来,产业聚集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本文首先回顾了聚集经济的内涵,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中国烟草产业1995年~2007年的空间聚集度与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烟草产业空间聚集度与市场绩效互为因果关系,结合中国烟草产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提高规模经济,降低市场壁垒,消除体制性障碍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通过出资入股的方式嵌入民营企业的改制与治理中,使得广大民营企业拥有更有效的治理措施与融资方式。但在混改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这种促进效果是否明显仍具有较大争议。从管理者理性迎合的角度出发,以2010—2020年所有上市非ST公司的相关数据为采集样本,通过情绪词典中的情绪词汇与公司年报中相同词语的出现频次来构建管理者情绪指标,以此为基准测定管理者情绪对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国资介入在两者之间的交互调节效应。实证发现:管理者情绪与企业创新绩效表现为负向相关;国资介入与企业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相关,且能够缓和管理者情绪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鉴于央企近几年来表现的出色业绩,本文选取2007-2009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按企业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央企公司、非央企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三类,通过对其盈余能力、盈余管理水平、市场反应及在职消费的比较,实证检验了企业性质是否直接影响了公司绩效。结论表明: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央企公司绩效最差,非央企国有公司次之,私人公司绩效最好。最后对此结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指出:只有始终不渝地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才是提高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绩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