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晓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Z1):16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标志着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的一组抒情短诗.诗中作者才情与感情的自由渲泻,真诚而深刻地内心坦露,客观景物与人生感受的密切结合,写景、抒情、议论交织渗透着纯熟艺术技巧的运用,使<古诗十九首>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抒情诗歌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3.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之作。《古诗十九首》多通过感叹人生中存在的生离死别、韶华易逝、知音难觅等人生百态,体现汉末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汉末文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对孤独的感悟、对社会价值的评判无不体现着人的自觉。社会动荡中的汉末文人们对生死存亡的更加重视,对人物品行更加功利化的评判标准,这正是人的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董洁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真率地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为之前诗歌作品所不多见。此种真情的抒发,与诗人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经学的衰微、政治的腐朽黑暗等时代背景阐释《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5.
周玲玲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4-17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下层文人集体创作的五言诗,诗歌中折射着作者浓郁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仅源于动荡的社会现实,更来自于怀疑和否定的个体心理,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深层次上归因于儒道思想观念之间的对立冲突,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作者特有的心理场,使得生活中的人事、物象通过这个心理场的筛选、过滤,从而使得诗歌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典型的、象征性的意象群,经过不同意象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不隔”的意境,形成了《古诗十九首》率真、沉郁、悲京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色——兼谈它对民间文学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象珍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48-51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特色上浅显自然、单纯质朴,有高度的概括力,且极其凝炼、含蓄;《古诗十九首》是对民间文学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片名翻译这块狭小而丰富的因地里,我国的影视翻译工作者为观众奉上了大量优秀的哥名。“赋、比、兴”既属于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又是《诗经》里的写作手法,“这三种方式分别大致类同于翻译中的‘直译、意译、化境说’”,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赏析一些英语影视作品片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王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62
《到十九号房间》讲述了女主人公苏珊婚后的生活遭遇导致她经历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困顿,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揭示了苏珊经历的精神危机、心理危机和生存危机。只有实行男女平等,才能解决这些危机。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古诗教学是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深度学习的古诗教学开展尤为迫切,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四个意识即关联意识,转化意识,横纵意识和聚焦意识。 相似文献
10.
雷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88-89
多丽丝·莱辛以细腻的笔调描述了《到十九号房间》中女主人公苏珊的悲剧故事。苏珊矛盾的性格、角色间的冲突,揭示了她的婚姻历程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尹钧科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2):17-18
古都文化是指以古都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中国古都很多,类型复杂。据已故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研究,我国内地各省共有15年以上的的古都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处,涉及的政权4个;另外还应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30处,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4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处,涉及的政权8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处,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共有古都53处。(1)中国古都文化的特点我国有如此之多的古都,世界上其他… 相似文献
12.
尹钧科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2):17-18
古都文化是指以古都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中国古都很多,类型复杂.据已故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研究,我国内地各省共有15年以上的的古都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处,涉及的政权4个;另外还应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30处,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4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处,涉及的政权8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处,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共有古都53处. 相似文献
13.
承欣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7-108
语篇分析是探索一定情景下 ,人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注重连贯性话语的共有特征与规律 ,强调学生的参与 ,重视增加目的语输入 ,提高教学强度 ,兼顾语言的内容和形式 ,并以说和写的技能带动听和读的技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红星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3,(2):92-94
乐舞,一种能反映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艺术活动,其所表达的意蕴与情怀,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成为整个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本文试通过对古代乐舞的有关阐述。从社会制度层面阐述乐舞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功能性及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56-57
岳西古民居和徽州古民居由于两地的文化、安居思想以及地理环境和民居环境规划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两地民居在整体环境、空间布局及装饰手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体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出发,从体育史的角度,分析希腊人的审美要求和崇尚美的追求.从而找出古奥林匹克运动与审美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朱迎平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71-78
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有自己独特的部类构成,它广泛分布于传统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和四部以外的丛书、出土文献、档案文献之中。古代经济文献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现实的启迪借鉴作用。古代经济文献的相当部分已经整理编次,尚需进一步汇聚和校订,还有不少未经整理,尤需大力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