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故乡——温州永昌堡上了互联网了!这是真的!若不是家乡的老同学告诉我并让我在网上确确实实地找到了它,我是不会相信的。那一天,我在键盘上小心翼翼地敲入了“永昌堡”3个字,轻轻地点击了“查询”,一个图并茂的“永昌堡”活灵活现在我面前。你看,那高耸的城楼、静静的护城河,鳞次栉比的古民宅,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就是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美国某公司总裁Jemes先生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即便是和他在广州星巴克咖啡馆的一次聊天,也总能让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经商之道。 “市场立本、流通盈利、销售为先”:这就是他告诉我的成功“秘诀”:随即,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南在南方 《华商》2014,(10):46-47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头发畔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再次坚定地说“不”,说以他的身体,再劳动个10年根本不成问题。父亲说:“与其去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在乡下种地。”他想再劝,父亲来一句:“人挪活树挪死,我就是一棵树!”言下之意,去城里等于要命。  相似文献   

4.
袜子哭了     
“没用了,做什么都没用了.我们撤吧……”平时神采飞扬、踌躇满志的丁通,一脸疲惫地对我摆了摆手。五年前,就是丁通的一句“搞起来”,我和妻子的袜子厂在他这个“推手”的鼓动下,一步步攀上巅峰;今天,也是他的这句“撤吧”,把我们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底扫进了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5.
“傻”丈夫     
大家都说我是贤妻良母,所长的好内勤,局里也年年评我为“贤内助”,“五好家庭”。可谁知我为之付出了多少少?“家”好像是我一个人的家,他只不过是宾馆的“常住客”。就是这样一个丢家不顾的人,还多次被市工商局、市政府、地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市管员”。每当他拿回荣誉书,我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领导评先进为什么不将“顾家”这一项放进去?笑的是我的付出有所回报。结婚12年,我随他在农村“东进西出”,“南征北战”。吃苦不要紧,我就是受不了他干的那些“傻事”,如果您换成我,您看看是不是让人生气?农贸市…  相似文献   

6.
刘庆  曹颖慧 《华商》2014,(23):38-39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成长于湖南农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美国硅谷成就事业:他远离家乡,仍饱含湘情,积极汇聚在美的“湖南力量”,为改善家乡贫困孩子的学习条件尽力。他就是全美湖南同乡联合会主席、美国旧金山湾区湖南同乡会会长黄厚斌。在美国华人圈,这个名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种联接祖国的力量,一种远在他乡的归依,是一个让人既尊敬又亲切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张墨 《商界》2006,(11):88-89
董山的故事 “我怎么这么倒霉.我这生意怎么做?”34岁的董山心提到了嗓子眼。 董山从商十年.没想到“阴沟里翻船”.100多万资金在青岛的一个保健品项目中.一下亏得精光。不服输的他赶回家乡娴台,筹集了10万元资金,决心东山再起。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宜称“治近视试7天.满意之后再付款”的治疗近视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慕容莲生 《华商》2014,(20):50-51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他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八十岁那年,他在《八十自述》中这样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5日上午,我的助手李军进门来告诉我,四川省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刚刚打来电话,寻求产品策划合作事宜。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熟悉的地名,可一时又想不起,就问:“什么产品?”。他有意顿了一下,说:“邓府酒”。什么?我惊得抬起头,放下手中正在写字的笔,追问:“邓府酒——牌坊村,是邓小平的家乡吗?”他看着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1,(9):110-111
枉顾“他者”的存在,只有“我”的利益,只有“我”的唯一,这就是“我执”,“我执”是一切执着和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我执”的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我上技校那年,学校不知从哪里买来几台旧电脑供我们实习维修。每天的拆装,我总是为手中的这台“老爷电脑”苦恼,也不知用了几年,辐射加灰尘,电脑外壳像穿上了一件厚衣服,油腻腻,难洗难擦,加之许多原件怕酸碱腐蚀,只能“带料”作业,回到家中从手到脸洗了又洗才从花猫变回“格格”秀容。一天晚上,看到父亲正用一种白色的盒装固体清洁剂擦拭他心爱的手机,擦后手机洁净如新。我眼前一亮,趁父亲不注意,我将这白色的家伙“偷”到了学校,对自己那台电脑进行了“洗浴”,嗨,这家伙马上就换了新颜,键盘也变得灵活敏感多了。同学们看…  相似文献   

12.
爱心如兰     
周绍兰在北京的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他不属于富豪级人物,只是众多闯北京的普通生意人中的一员。凭着自己的诚信和坚韧,周绍兰从一个修表的小摊主做到了一个多种经营服务部的老板,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即使在创业初期自己并不富裕的时候,也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他曾多次被北京市和东城区私个协评为“先进个体劳动者”和“信得过个体工商户”,2000年更荣获第3届“北京市优秀外来青年”的光荣称号。周绍兰是湖南省石门县人,家乡在湘西北,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周绍兰高中毕业那年,上大学的梦想终因家境贫寒而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3.
在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遇到了一位恩师,他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是在创业,而是在闯墙。”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懂得: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也因为这句话,庆幸的是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今年38岁的龙金平,是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农民。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2001年,他创办的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向北京、广东、上海、香港等地销售咸蛋黄1980万枚,产值1600万元,占这一产品全国市场销量的三分之一。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鸭业已成为衡东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3.1万农民从事养鸭、鸭蛋加工、收购、销售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为什么一担鲜蛋换回来的只是一盒月饼?”龙金平的家乡,是一个地势平坦、河湖较多的地方,邻里乡亲有传统的养鸭习惯。也许他的一生与蛋有缘。9岁那年,他为生活所迫,每天一…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沉地爱着那片土地。”故乡,是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们的心灵归宿。在湖南武冈,有一位年轻人在自己家乡开起了一间“乡情工作室”,通过QQ聊天、网络视频、情景短剧等形式,颇具创意地为父老乡亲和外地游子“直播”亲情。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虽然林绍良已经88岁,并且退居幕后多年,但他作为“世界华人首富”的影响力依然不减,而且延续到他在大陆的老家。入秋时节,在林绍良的家乡——福清市海口镇举办了一场高规格、多系列的“侨乡之光”图片展,突出宣扬林绍良对家乡海口的贡献。当地政府希望此举能借林绍良的威名,通过打“侨牌”来吸引更多的“林绍良”们前来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一次次目送换来了这样一段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8.
洛阳 《国际市场》2010,(5):38-41
跟随师傅为“四老”烧菜 徐焕昌从17岁那年拜在名厨杨和生门下学烧本帮菜,60岁那年“全身而退”。在40多年烹饪生涯中,他接待过许多国内外政界要人和贵宾,其中有一次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9.
放权的奥妙     
陈率 《浙商》2011,(19):90-92
杭州大运河边一间江南庭院式餐厅里,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兴频频举箸为身旁的总经理丁毓麟夹菜,并兴致颇高地向大家介绍他特意点的一道难得佳肴——鱼胶,这是陈贤兴的家乡——浙江温州的名特产。鱼胶的嫩滑也让新加坡人丁毓麟感叹:“这种鱼我在新加坡有吃过,但到上海之后怎么也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20.
制服变奏曲     
十七岁那年,飞来一纸通知,说我被招干了。于是我带着梦想,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路途。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那年年关前,我领到了一套灰色制服,还有一顶大沿帽。回家过年时,我故意“一身戎装”,一进家门,我就朝父母行了一个军礼,父母笑了,尚在上初中的弟弟,因为嫉妒撅起了嘴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