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客观评估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合理预期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深入探讨如何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183;深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200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评估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清华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以及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183;深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本刊特摘要编发他们的主要论点,期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朱希伟 《浙江经济》2005,(24):22-23
2006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双稳健”的基本政策取向,继续控制投资增长,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为经济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8):15-16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无疑立足于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从迄今为止政策面的情况看,刺激消费很可能成为今后中长时期内的一项既定经济政策,而不简单满足于管理短期总量波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克强自任中国政府总理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新经济举措和经济政策被外国机构称为"克强经济学"。文章把克强经济学视为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从经济学学理上探讨克强经济学的学术价值,认为"克强指数"以更简捷、更便利、更实用和更准确的方式提供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稳"和"好"是克强经济学的总基调,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论是克强经济学的精髓,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其核心。克强经济学是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成分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也必将对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 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中性.完全可以使经济在稳定增长的平台上继续发展。问题在于。产能全面过剩的出现和由此引发的通货紧缩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     
埃德蒙.费尔普斯因其对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的杰出贡献而荣膺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首先介绍了费尔普斯的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然后对他在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方面的两大贡献———通货膨胀与就业以及资本积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最后简要论述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其他重要贡献,并总结性地探讨了费尔普斯这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我国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顺利地从"前低"转入了"后高".如果对2010年做一个基本的展望,可有这样一个粗线条的预测:如果没有外部特别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这一年度的宏观经济运行应该是一个加上政策向上适当托举力量的"前高后稳"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许多崭新的命题,这些命题的破解将不仅对明年的经济运行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十一五”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相关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致认为,2006年是充满期待的一年。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既是为了避免问题,又是为了解决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被确定为2006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经济政策要把握六点 刘鹤在财经年会上表示,虽然我国今年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这两个新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将成为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稳定增长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逐渐成为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为帮助读者了解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趋势,笔者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作了初步的预测。宏观调控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预调微调政策措施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行为,它的作用在于减小经济波动的幅度并拉长经济波动的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6,(1):16-18
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经济增长既面临继续调整的压力.也面临产能释放过快所导致的供给过剩压力。从历史经验判断,2006年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调整。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把握不当或外部环境恶化,调整幅度可能会比较大。预计GDP比2005年增长8.5%。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进入中国的跨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短期来看负面影响相对有限,如果成为长期趋势,将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2006年在温和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利用外资仍然具有实现平稳增长的条件。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市场竞争和防范垄断风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逸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11-114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在现实中,中国股市能否有效的反映中国经济的走势呢?宏观经济是否有效地影响股市的变动?文章期望通过对1996年1月到2006年10月的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各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变化之间关系,进而来检验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进入中国的跨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短期来看负面影响相对有限,如果成为长期趋势,将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2006年在温和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利用外资仍然具有实现平稳增长的条件。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市场竞争和防范垄断风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中国2013年-2014年商品进出口贸易额概况、固定汇率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层面、浮动汇率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层面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国内经济持续过热,高顺差及高投资并存,货币严重过剩,央行政策频繁出台,债券市场走势更加难以捉摸。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析,针对目前的债券市场走势及相应的投资策略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宏观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中央政府出于谨慎起见,从第二季度就开始了金融宏观紧缩政策。据初步核算,2006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1477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上开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经济走势各方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因此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特别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对各方观点及其所持理由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经济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一、宏观经济环境对钢材市场需求的影响1997年以来钢材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仍是比较严峻的。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看,1997年以来,国家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大大压抑了全社会的钢材需求。从国家投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客观的评价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破除"土地财政"。开征房产税则是破除"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政策举措。在此基础上,本文说明了征收房产税的长期宏观经济效应,验证了开征房产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