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现代行政理念相适应,现代政府必须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因此,流动商贩的治理亦必须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传统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是采取禁止、限制的政策模式,这既不符合人性化生存,亦不利于城市和谐发展,相反,却加剧了城管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实现人性化生存与社会和谐发展,有必要从公共服务视角,将生态伦理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到流动商贩治理模式当中,并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明确各方权利与职责,以确保系统能持续、有效、高效地运行。这样,城管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以及人性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在生态伦理系统内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3.
流动商贩的利益表达有利于拓宽治理政策的覆盖面,削减治理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摩擦,提升公众对治理政策的认同。本文通过对现行体制下利益表达的多种途径进行研究,发现信访、大众媒体、社会组织等途径的利益表达效果令人堪忧,存在利益表达主体不平衡、利益表达客体不作为、利益表达途径不畅通等问题。在多元利益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该从提升流动商贩利益表达能力,优化流动商贩利益表达的制度建设,以及增强政府回应能力等多方面着重妥善解决城市治理政策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广泛存在的就业形式,其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非正规就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主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鉴于此,今后需要在非正规就业的政策扶持、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组织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与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农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原因,据此提出了规范管理农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以及引导农民劳动力城市正规就业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况且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8.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64-66, 83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况且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9.
正学者黄耿志、李天娇、薛德升联名在2012年第8期《规划师》上发表题为《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的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已逐渐发展成我国城市就业的主要方式。摊贩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组成,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矛盾。但城市政府长期以来并未做好充分准备,面对迅速扩张的摊贩现象一直采取驱逐的方式,引发了不必要的空间冲突。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强制促进就业与维持稳定后,政府才逐渐改变了以往完全排斥的态度,提出"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由于我国城市摊贩空间疏导模式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