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仅需要从经济有效性视角进行经济金融学分析,也需要从社会合理性视阈进行社会学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组织社会学原理,分析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为组织目标的理性原则被满意原则替代、科层制组织结构等级森严、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相背离等是造成农村政策性金融创新不足、发展滞后的组织原因;而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注意力不足和政府政策的信号不强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社会建构研究文献,从农村社会金融问题、金融与社会相关性和制度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从金融社会学新视角,提出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者相互配合、融合与合作共赢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耦合机制,是国外农村金融体制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从金融功能观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耦合机制问题,在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基本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现状及农村金融实际,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政合合一"的组织体系,完善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社会互助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增长的同时,部分家庭仍面临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问题。本文从微观视角,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对家庭金融排斥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引起的偏误,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有效降低家庭金融排斥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网络显著影响家庭投资类金融排斥,对家庭融资类金融排斥无显著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通过影响个体金融知识、经济金融信息关注度和投资风险偏好释放家庭金融需求,弥补正规金融发展不足,降低家庭金融排斥概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村地区、低教育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金融排斥的缓解效果较为明显。本文研究为理解家庭金融和社会网络理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拓宽居民融资渠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近年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文章尝试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问题,运用社会网络3个测量维度,提出8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社会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调查问卷,为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问题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具有共享信息、分担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等作用,从而可能减轻农村地区信贷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全国农村金融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其获取信贷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取信贷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宽泛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社会网络是农户平滑消费或扩大生产的重要工具;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非正规金融,在正规金融它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但这种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贫富差距的出现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村经济,而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就要加快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本文从农业金融的需求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出发,实证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贡献,并就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着力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创立、转型异化和理性回归的曲折而艰难的20年改革发展实践,我国对政策性金融学术理论的探索和发展,也呈现出从理论开创及肯定到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其间,基本上是依据和围绕政策性金融理论和开发性金融理论,在相互排斥和不断争论中分别展开的。从理论上看,这两种理论都是中国本土的学术原创,但还需要在对其异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学及社会企业和社会金融理论,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地提出公共金融理论范畴并分析其内涵特征。进而从公共金融理论的新视角,构建能体现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仍然需要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即由于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而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政策性金融既不同于金融政策,更不同于政府财政,而是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的平等主体来参与产业融资活动。本文在对政策性金融发展内涵及功能梳理基础上,专门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与金融创新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促进区域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金融何去何从:必要性、困难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性金融是一个需要提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来重视和加以正确处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制度安排视角对中国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未来取向和合理定位问题作出分析与思考。政策性金融是政府针对市  相似文献   

11.
自创立以来,政策性金融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且不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步伐不同,规模各异,效益差别较大,但存在问题都比较突出。目前,应当根据中国政策性金融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政策性金融的需求,推行中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结合人口社会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具体对中国农村人口在数量分布、结构、流动、社会保障和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给予了分析和研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深入分析了造成我国农村目前人口风险问题的制度性和社会性原因,对此提出了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普惠金融实质上更多表现为农村普惠金融,这决定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按照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符 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的服务对象虽然都是弱势群 体,但扶贫金融更加关注较为贫困的弱势群体,决定了前者具有商业性金融属性,后者具有政 策性金融属性。但鉴于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的金融属性,不能寄望于通过发挥两者作用推动所 有弱势群体尤其是极度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的各类活动是根植在大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保险的发展是与社会各种制度变迁的交织中实现的,目前针对于商业保险的研究还局限在纯经济学、金融学的分析范式中,本文跳出既有的研究视角,把保险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我国商业保险的科学发展,讨论社会制度、社会变迁、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与保险发展的相互作用,剖析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条件和路径选择,提出了嵌入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保险研究的框架思考。在社会学的视野下研究商业保险,有利于提升保险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实现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学术界很多对于社会保障的研究都是从理论角度考虑,但如果能够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定量研究,无疑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更客观、更科学的把握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本文选取了11个影响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我们了解到我国地区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不仅与经济要素相关,同时也受人口结构、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政府应该积极调整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完善投资环境,同时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来缩小我国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市场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迟、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整体供需失衡,难以发挥农村金融的基本功能。虽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迅猛扩大,金融体系也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农村金融问题仍得不到很好地解决。由于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从供求理论视角出发,以一般功能理论为基础,对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行全角度的剖析,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功能视角,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体系、合作性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民间性金融体系,并分别探讨各类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优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对农村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及民间性金融体系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效能,该研究成果将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现实需j之,采用文献评论方法,在概括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及其改革开放以来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分析既有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问题研究的不足,进而基于演化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视角,鼹出了加强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演化研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它们从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本文则从农村自身经济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农村信用社由于缺少有力竞争开始出现垄断迹象。始于2008年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逐渐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山东省济南市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这一事件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到大型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