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石化工业继续实施扩能和石化产品供需状况出发,评述了乙烯等石化基础原料、对苯二甲酸等石化有机原料和中间体与三大合成材料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预测。到2015年中国乙烯市场仍将供不应求,但中东地区低成本乙烯的进入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压力。中国丙烯市场缺口在400万t以上。苯、甲苯产能将明显过剩,对二甲苯的供应缺口也大幅缩小,芳烃市场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2015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超过300万t/a,通用大品种将产能过剩,而IIR、EPDM及其他特种橡胶仍可能产不足需。  相似文献   

2.
熊伟 《财经界(学术)》2014,(35):134-134
伴随国内石化相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石化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根据自身市场及销售的特点,在目标市场因其替代性和狭小性产生的叠加效应下,对石化产品本身的特质进行全方面的营销创新,企业应围绕其物流服务、互联网建立网站门户以及与当地政府共建良性互动等方式,为其产品销售取得理想业绩。营销管理是为了体现企业或单位的目标,保持和建立与目标市场互通互利的关系,从而对企业产品项目进行规划、分析、控制和实施。影响管理的实质其实就是需求管理,即对于时下市场需求的评估和预期,并针对此现象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3.
清议 《新财富》2001,(6):70-75
从去年第4季度至今,国内石化行业市场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国内石化生产能力偏弱,难以与海外竞争。比如目前国内乙烯生产装置多为年产30万吨以下,而北美同类30万吨级装置已列入淘汰行列。  相似文献   

4.
3 合成材料细分市场现状及预测 我国乙烯工业的原料以石脑油为主,衍生出许多乙烯联产品。这些产品是三大合成材料的主要原料,它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反过来,乙烯工业又受到若干产业的驱动,正是这些产业的发展为石化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石化产品需求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包装、农业、建材、电子电器、汽车、纺织及轮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虞海蓉 《市场周刊》2004,(25):40-40
国外的化工企业界目前对中国经济是否能平稳地软着陆十分关注。据报道,从现在中国政府的调控措施来看,中国经济软着陆将取得成功。中国5月中旬出台的政策将石化和建材等列为调控投资行业的对象,这对外国的化工产品扩大对华出口是一个有利条件,因为中国国内的石化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6.
伴随国内石化相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石化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根据自身市场及销售的特点,在目标市场因其替代性和狭小性产生的叠加效应下,对石化产品本身的特质进行全方面的营销创新,企业应围绕其物流服务、互联网建立网站门户以及与当地政府共建良性互动等方式,为其产品销售取得理想业绩。营销管理是为了体现企业或单位的目标,保持和建立与目标市场互通互利的关系,从而对企业产品项目进行规划、分析、控制和实施。影响管理的实质其实就是需求管理,即对于时下市场需求的评估和预期,并针对此现象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7.
《化工科技市场》2002,25(9):5-5
石化行业是辽宁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五”时期辽宁省要实现下面四大调整战略:一、产业结构调整辽宁石化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五大产业。其中,原油加工业、石油制品业已成为支柱,“十五”要搞好八大产品项目的建设。乙烯 盘锦、辽阳两套乙烯进行扩能改造,使产能达80万吨,年;全力开发HCC重油催化裂解制乙烯这一世界前沿技术,建设百万吨装置;加快在大连湾合资建设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步伐。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日益加强。我国石化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增加了石化产品的营销难度。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石化企业只有创新产品营销策略,才能在新的市场需求中取得突破。本文对新时期我国的石化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提高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化工科技市场》2010,(5):32-32
2010年,世界化工行业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国石化产品市场仍面临国内产能扩充、海外廉价货源冲击的困境,对中国石化产品市场冲击尤为突出的当属中东廉价石化产品。中东产品具绝对价格优势,鉴于欧美、韩日等传统石油进口市场较为成熟、需求增量小、产品档次高,中国将是中东国家大量过剩石油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化工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我国已成为跨国石化公司角力的重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国内石化企业通过出口贸易谋求海外市场份额,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石化产品出口贸易不仅具有规模大、货值高等特点,而且还面临着来自市场、政策、供应链、管理、结算和HSE等各类风险。正确识别和分析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有助于出口贸易顺利实施,进一步促进石化企业做大石化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1.
越过南京长江二桥进入江北,穿过扬子石化厂区,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跃然眼前:一座占地2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石化厂区雏形初具,乙烯、芳烃、乙二醇等装置错落有致,1000余公里管道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12.
宁江明 《现代商业》2012,(35):67-68
石化产品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否,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价格分析方法不仅影响到石化产品的营销效果,而且决定着石化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壮大。进入新世纪已经十多年,石化产品市场竞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同新形势下国际化的石化产品市场接轨是石化企业应当充分予以考虑的现实问题。落袋价格分析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石化产品经销价格分析工具,正成为石化企业进行精细化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落袋价格分析在石化产品营销活动中的应用作为石化企业营销活动中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具体应用,是我国石化产品逐步走向国际竞争市场,取得相当部分国际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国际石化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于新形势对石化产品营销活动的具体要求,从落袋价格分析在石化产品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出发,以全面促进石化产品的营销业绩,不断提高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对如何在石化产品营销活动中应用落袋价格分析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石化产品营销活动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9.11”恐怖遇袭事件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石化产品需求减弱,国际市场一些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下滑,受此影响,国内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原料市场也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石化产品价格全面下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石油化工业全球化趋势正在形成,市场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增加,在更高层次呈现供需平衡。同时,石化产品的销售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化工产品的营销和管理,成为保证石化炼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对营销环境、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对石油化工产品、渠道、价格和促销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变化间接来自于商品市场的需求状况,而由这一需求状况来影响石化企业下游厂商的需求偏好.正因如此,建立起精益化的销售管理模式对于石化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精益化销售管理的认识,并从销售管理目的、手段、评价等三个环节所做的现状反思,实现石化产品销售中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路径可从:增强精益化销售管理的意识、完善精益化销售管理的评价、完善精益化销售管理的评价、建立多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国外石化产品特别是来自中东石化产品的强力竞争,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提高我国石化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广大石化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从石油加工炼化产业链条来看,炼化化工下游产品的主要工艺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以生产PX为代表的芳烃工艺路线,另一条是以生产塑料等产品为代表的乙烯工艺路线,下面将以芳烃产品和乙烯产品两个产品链条为主来分析未来化工品市场发展趋势。从2019年开始,全球芳烃和乙烯产业投资均快速扩张,国内以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为代表的大型民营炼厂都配套了相  相似文献   

18.
叶子 《市场周刊》2007,(1):31-31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571亿元,同比增加29.76%,完成出口交货值2139.15亿元,同比增加17.32%,主要石油石化产品的自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合成树脂的市场自给率已提高到50%,涤纶的自给率从88.7%提升于98.7%,实现基本自给。[编按]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世界经济有可能对未来石化产品代需前景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近几年来世界石化业的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却对确保石化业平稳发展及具有良好的供需前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策信息     
《商业时代》2005,(16):10-10
中国两大石油商公布首季业绩中国石化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1.18%,中海油第一季度油气收入增长48.1%。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公告中表示,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保持了增长。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震荡攀升,石化产品价格仍处于高位。公司以市场为基础,努力扩大经营量,优化生产经营,在油气产量、原油加工量、成品油销量、乙烯产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